韓非子生於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0年),卒於秦王嬴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是戰國七王之子,漢族,戰國末期(今河南省新鄭市)人。韓非子原本是朝鮮貴族,後來被秦始皇賞識。最後李四等人嫉妒他的才華,貪得無厭,傾家蕩產,死在獄中。學習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道家、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散文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後被稱為“子涵”或“韓非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韓非子》是韓非子主要著作的合集,共55篇,10多萬字。裏面的文章犀利犀利,寓言豐富,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壹幟,顯示出韓非非常重視唯物主義和功利主義,積極鼓吹君主專制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強兵這個富國的霸權思想。韓非子主張君主集權,強調賞罰,強調農戰,反對儒墨的“先王之治”(模仿古代君王管理國家),主張變法。據史書記載,秦王見孤憤五錯之書,曰:“好,吾能見此人隨其遊,死也不恨!”可見當時秦王的重視程度。《韓非子》也是中國先秦時期史料缺乏的重要參考來源之壹,作品中的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也成為成語典故的來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