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這個詞最早是從哪裏來的?
鯤鵬《莊子·逍遙遊》記載“北冥有魚,名鯤,大得不知幾裏;化為鳥,其名彭,彭之背,不知有多少裏,乃怒而飛,其翼如雲垂天。”這個鯤鵬善於變化,通靈萬物,幫助天帝澄清玉宇,被封為九天鯤鵬。莊子說有只大鳥叫鵬,是由壹條大魚叫鯤變來的。傳說有壹種大魚,名叫鯤,其長不詳,其寬不詳。壹日飛如雲,變成能飛數裏的大鳥,故稱彭。古人有句詩:雲開衡越風雨停,鯤鵬打浪從這裏過海。三尺寒江東陵指的是現在鯤鵬常用的壹些宏大的東西。有句話叫:“學做鯤鵬,飛萬裏,不做鳥窩。”《莊子逍遙遊》:“北有壹魚,名曰鯤。坤大,千裏之外。變成壹只鳥,它的名字叫彭。彭的背影。我不知道有多少英裏。怒飛,若其翼垂天上雲,則為鳥,航運只在南皮、南皮、天池。”這種極其奇特的動物,既是巨鳥又是鯢魚,以前以為只是神話。可是最近我從國外動物學的報道上看到,海晶在海裏生活的時候,有時會把鯨魚的尾巴伸出海面,尾巴巨大無比,形狀極像鳥的翅膀。在古代,渤海被稱為北海,也被稱為北冥。據史書記載,秦漢以前的渤海多為海經。鯨魚體型巨大,體長可達30米(現存最大的動物),所以莊羽所說的鯤鵬並不完全是天方夜譚,而是指渤海的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