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Xi·山景》:“西王母似人,豹尾虎牙,善吹口哨。”
三國誌《七絕》:“生豹尾,劈開?肩。”
(2)古代將領旗幟上的裝飾物。或者掛個豹尾,或者在國旗上畫個豹子。示例:
《三國誌·魏徵·陳思·知望傳》:“聽說豹尾已造,榮軒為駕。陛下將歸玉弓,擾君思緒。”
《晉書·申沖傳》:“某軍臨危,其妻曰:‘人不豎豹尾,不還之。’"
唐涵予《從節看獻公廟題》:“節中有塔,有豹尾旗,有戟,可學魏。”
松石禦符之二:“宋範命我們使節度使,大臣賜我們兩旗,壹龍壹虎,壹荊,壹節,兩炮,兩豹尾...紅黃布做的,畫的是豹子字,畫的是劍。”後來,它也被用於田字鹵書的儀式。
示例:
雍的《獨斷論》寫道:“秦滅九國,其亦任主帥。所以,長途汽車屬於八十壹車乘坐,大臣和審查官乘坐。最後壹輛車掛豹尾。”
《宋書·武帝史》:“賊大奔。超逸與寬實。得到超馬,假戰車,玉璽,豹尾等。,並送至京師。”
宋、吳《夢嘉義景陵宮禮》:“鹵書儀仗,以高啟大扇,繪戟矛五色。介紹壹個跨騎在馬上的男人,或者壹個戴著漂亮帽子的男人...或者掛在桿子上的豹尾,或者短桿子。”示例:
唐代王的詩《王昭君》:“我將告別豹子尾,對龍麟守口如瓶。”
宋·石頁《蔡尚書萬辭》:“白頭參豹尾,自誇為先。”
張清·陸婷《共和禦秋髯之韻》:“林外狗隨豹尾,峰巒黃近龍媒。”參見“豹尾車”。示例:
《解記辨方微》引《甘典》:“豹尾,亦如旗,常居黃籬。所在之處,不準娶妻,不準收奴婢,不準入六畜,不準建築,違者破財物,損小口。”示例:
唐·王波《甘源宮賦》:“歌為豹尾,舞入鳶肩。”在民間傳說中,豹尾是管理哺乳動物亡靈的鬼帥,與喙、腮、黃蜂並稱“四陰帥”(四陰帥分別管理路上的動物、天上的鳥、水裏的魚、地上的昆蟲的亡靈)。這只是人們在各種借口下編造的故事。豹尾原是中國古代煉丹術中老神的虛名。作為壹個兇神,就是所謂的武士和先鋒的形象,經常與老神黃贊相對。《解集》引《幹坤經》曰:“豹尾人,...他所在的地方,不準娶妻、帶奴婢、進六畜或發財。犯者破財物,損小口。”豹尾和兇劫、桑門壹樣,位置應該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