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只有名家書法必須清理。

只有名家書法必須清理。

1946年,余少松《冷唐可的詩》由浙江文化印刷公司出版,余少松在1938年出版的詩集《讀故友黃惠文的詩》,令我心酸,但我沒有說什麽:

當年是誰主張區分中國人和外國人?空負才情、功名、信仰、悲哀。

錯過亂君真的很有先見之明,但是跟我學唱歌晚了。

居安思危,思而教之,貧老悲而停詩。

三百年來都是佳作,後人知道了會難忘。

如果妳是壹個君子,妳是不是只是在詩歌裏歌唱,死後留下壹個空白的名字?

意思是忘詞成絕句,老年見友情。

我羞於回高適,我的時間都花在範居青身上了。

閑展遺淚,天涯素草已重生。

黃惠文,人稱黃節,死於1935,余、黃未吟壹詩。此作是余少松讀黃詩的壹段悲情,詩中多有題字。余少松回憶往事,痛哭流涕。在碑文中,他自責道:“君死仍在杭州,不能順道去。”妳丈夫的女婿李在事後發表了講話。尤以左打電話“請邀請於來我們家做客”的時間和頻率,讓他感到難過。妳的雄心並不遜於張紹,但拿壹個範式來說,實在是個損友。為什麽會懷孕?“黃彌留之際,仍托付於韶松,韶松稱黃為死黨,可見二人交情甚深。

黃傑,1873,出生於廣東順德。他本名惠文,字玉昆,惜春、建嘉地主,甘竹潭洗石匠。清末章太炎、、馬敘倫、劉等人在上海創辦了國學保存會,出版了《風雨公館叢書》和《古代社會雜誌》,創辦了《國粹雜誌》,闡發了學術傳統,倡導了民義,延伸了民權。辛亥革命後,任廣東高等教育機構督學。1917、黃傑被聘為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專門研究中國詩學;1928年被李聘為廣東省教育廳廳長、廣東省誌館館長。1929年秋,續任北京大學教授、清華研究院導師。他的作品有《並樓詩》、《題旨詩》、《雅變》、《漢魏樂府筆記》、《魏文帝魏武帝詩話》、《曹子建詩話》、《顧婷林詩話》、《秦州詩話》。從其生平簡介中可以看出,雖然余黃二人的學術追求不同,但余致力於史學,尤其是地方誌,並擅長書畫。黃則致力於保存國粹,擅長旋律。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的人生軌跡在北京和廣東都有重疊。

據的《涼亭記》記載,余與黃相識於民國初年,但未提及確切時間。宣彤(1910)第二年秋,余少松從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回國,在表梁博介安的推薦下,擔任外事處處長。1911 6月4日,北京湖廣會館舉行“賢友會”成立大會,余少松作為70家發起人之壹。根據《申報》1911月10日的記錄,會員還選舉產生了18省和八旗分會發起人,其中包括浙江的唐、馬敘倫、陳,廣東的倫明、姚子芳、。應該說,余少松和黃傑都是“憲法之友”的成員,這為他們的友誼提供了壹個平臺,但現階段他們之間的書面交流並不多。

現存資料中,余少松《春暉堂日記》第壹次提到黃節是在1917年2月:“錢子賢所展示的自然和尚手跡,其實是九峰的壹個和尚,叫黃慧文的發現。看印的話會看到是壹個老人在堂上瞎了眼,盲堂就是九峰。以前的銘文和後記沒見過。三月四日:“是日仙出嶺南詩鈔,明知盲僧堂是天生和尚的謚號,卻聽錯了。" 4月15:"九點半,湯定之、胡子賢、黃輝聽說了這件事,支釘的畫《江南三月》是小禮物。”接著,4月22日,俞又說,“唐、胡子賢、黃惠文、林再平、尹耀卿來談受賄案,令人大嘆。“黃傑也是宣南畫社的成員,但這段時間我的日記裏關於黃傑的事情並不多,而且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我的日記裏也沒有提到黃傑,這說明黃傑並不熱衷於參與宣南畫社的活動。

直到1919 4月15我才又想起來:“我今天和王良疇、黃慧文聊了壹會兒。”可見,余與黃的交情並不在字畫上,但余與“談得很快”,肯定還有別的話題。

看了余少松1922的日記,對余與的交情略知壹二。2月27日,余說,“在圖書館,我同石友如、黃惠文和車談了話。文仲表伯常說,詩世難得。所以我想把文中老師的詩集刪了,把沒刻的稿子刪了。將來,我會把它們和小思壹起抄下來,作為家人的收藏。”

3月11日記:“二時左右,法館修定,黃惠文閱節度使祠集,請其與曾商議取之,表示欽佩其忠詩,而是其最得意門生,故亦附之。”

4月11,我又寫了:“黃慧文給我發了傑安的修改詩,簽了幾十首。”5月25日,我又寫道:“我當天整理了梁潔安的詩。為了壹壹收集記錄,我晚上抄了三冊目錄。”

7月29日,我也想起:“我早起到梁宅吊唁,以為我是嫉妒我的命,便寫了《我的遺詩》和《黃惠文校梁詩》手稿,叫他編。”

這壹階段,余少松在整理、校對傑安先生留下的詩歌,而詩論受到人丁奮的推崇,其詩重唐音,他認為“三百年無此事”。黃傑、梁傑安、曾哲安、羅體安被稱為“粵東四家”,但他們對彼此的態度卻不盡相同。其中,梁對黃尤為重要,壹個是守舊派,壹個是革命先驅。如果說立場鮮明,可以說壁壘分明,但仍不妨礙梁對黃詩歌的重視。余韶松對黃傑詩論的贊賞也說明他對黃傑詩歌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關於黃節詩,陳三元曾評價:王弼江《光玄以來詩壇筆記》記載,陳(1933)入京,陰郁的氣味是整稿的質量,散佚的原作令人驚嘆,他品出了正雲:“早知能聞詩,不知其詩力如此之深!”

次年,三原老人為黃節題詞《佳奴樓詩》:絕奇,創新,精彩,造意鑄詞,隱群之界,獨孤。莊生,天神,‘膚若凝雪,婀娜如處女’,淩渡被稱為‘萬世流馬’,富有詩意。在徐佳的早春,人們在82-30閱讀它。

卷中疑七法優於他人,古之有效,必與他人比,近山之背,不如他人,故作後記。

黃節最祭拜陳後山,刻有小篆,上書“後山”。然而,老人卻說“更糟”。

在《王必江文集》中,對黃氏的褒揚是:“我曾北上北勇任教,與老北京的詩人,如陳、曾希境、羅天宗等交流。,而我的詩也越來越高,名字也越來越豐富。南北詩壇的人都知道。他的詩富於喉,體瘦,心孤。融於景物的地方有空靈的思想,使人深感感動的都在全篇,難以提取。”黃節久上桌癢,名聲與日俱增。比如著名作家學者朱自清也是他的弟子,經常向他求教。

同鄉劉在《茶館與黃惠文的遺風》中寫道。他在浙江同誌博物館時,曾經去看過這位陳友鋼琴家。陳老師說妳們館長有個朋友叫黃惠文,他的詩很棒。再說說壹再強調匯文先生的詩不是壹般的好,而是難得的好的朋友。

黃傑擅長詩歌,深受余韶松的推崇。後來因為刻下傑安先生留下的那首詩的緣分,成了知音。

1937之前,余少松沒有寫詩,但在1921-1933時期的100多首詩中,送給余少松或與余有關的詩多達7首。1927年,余少松住在天津時,黃傑寫了壹首詩《六月二十二日雨中送余到天津》:

不要去琢磨夏初寫了什麽。

靠近金谷路,江海東南壹天。

人的快樂化為隱居,亂如夏秋。

難道真的是宮廷裏的鳥兒隨風飄蕩,在巢深處向母親傾訴?

此時,我離開北京剛剛壹個多月,我回到南方隱居侍奉母親。黃對俞的孝道極為贊賞。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投湖自殺。6月3日,余少松在日記中寫道:“我聽說這件事,是因為我告訴王靜安自殺的事。我被這個消息深深感動了,至於流鼻涕。靖安蓋殉難清房的目的和惠文不同。故感悲者,聞蓋感名教之衰,不要漢學家有其人。”所謂知己,互相欣賞。余少松南歸前夕,做了壹幅扇面山水作為給黃節的禮物,並寫道:“這種無知和單純,不是我所能欣賞的。”知道黃色的人,葉宇!

余南桂定居杭後,黃傑於1929、1931贈詩二首,題目均為《寄園過來》:

老生太倒黴了,連日常生活都不問西湖。

鳥兒都是孤獨的,它們對冬天毫無怨言。

另壹種雲:

北方的花被風雪欺負,讓人對著陽光燦爛的枝頭嘆息。

沒有淩寒閣,盆妹怕失去西湖處士的詩。

1928年春,俞回京津會故人,黃載石題詩《梁卓如為俞畫山水書題,粵園已自燕北來》。

不為眾人寫好山,船過富春歸。

妳不* *梁鴻福在吳,但可惜方在二月。

毓璜和毓璜不僅在詩歌上相識,而且在修誌上誌趣相投。1928年,被聘為廣東同治博物館館長,上書於紹松,邀請於擔任主編,詳細記錄了當時同治博物館的情況和友誼。

"...但博物館遠離政治,沒有障礙,所以安全還是不受影響的。布居應該在東山,不過要拿回館長的車,方便長途旅行。這層樓可以用段福來說。到達萍萍後沒有新詩。昨天下雨了,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出發日期是什麽時候?先求壹封信。手恢復,並贊美日常生活。哥哥節是8月24日的第壹天。

地方誌館每月預算4700多元,現在八折半付,實在不行。所以壹定要爭取到足額的資金,才能開始。還有。"

1929 65438+10月16、廣東省教育廳委托黃殿傑擔任廣東省誌館主編。第二天,余少松立即回復了黃傑:

.....顧蝶成哥哥不嫌棄,終於不敢消極待客,斷絕了朋友往來。明年春天元宵節過後,妳去廣東,可以借鑒壹下...也就是向妳哥哥匯報就夠了,不用活在他的名下。

但最後由於時局動蕩,道路險象環生,特別是在粵中,以至於黃傑也離開廣東去了澳門生活,地方誌館的經費也特別不足。黃傑寫了壹封信,請於慢行。地方誌館關閉,黃北上,重任北大教授。

1926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了俞少松《畫法實錄》第壹版,扉頁為黃節書名,並加蓋“黃節”章。

1932年,俞少松的《書畫鑒》由國立北平圖書館出版。本書由黃節部特別設計,林誌軍作序,梁廷燦為後記。

余煌經常寫信,他們最後壹次見面是在1934年的秋天。65438年10月7日,余少松故地重遊,北上拜訪故人。黃傑和林仔都去車站為他送行。之後的20多天,余煌和妻子幾乎天天見面。8號:“喝了新鳳樓,還要和壹處、中書的先生們見面。喝完酒,我會去慧文家談,晚上十壹點回到公寓。我會得到許多舊畫的獎勵。”9號:“回國後得知戴均良來了,但聽說易安也來了,談話是十壹點開始的。”13:“聽說了。”15:“去了依安和匯文,和匯文聊的時間最長。" 17:"我去聽我爸媽聊到中午,又聽說楊連福的書法詩寫得很精,前六個字'江山嶽峰夫人'引為題,大相徑庭。“每天都聊很久。

10,19年6月,為余《歸硯樓待客》題詩壹首。“我去過匯文,但最近寫的詩不多,所以稱自己為詩人。今天,我為於的《娛樂圖冊》寫了壹首詩。詩中說:‘陶冶清逸孝,不緣文采動我吟。我已經清理了我的才華和書法,我已經老到可以學習妳的語言了。“那很親切,很有味道。”

10年6月26日,黃節呈現了石喻的又壹篇章:“早上去拜訪了匯文,也就是在家裏吃了魚和生粥,聽說石喻要回來,挺失望的。我獻詩曰:‘昨夜菊花寒,花欲激,留客。西湖菊花本來是秋天開花的,只有大江南北。眼前好色歡喜無限,亂世難得走過。當年矮山壓檐,如今長廊高聳。八年,此地已遷,國凍春寒。霜花露葉弱,今日可倚扶手。詩不用謝鮑,酒不用救饑飽。詩離不開酒,可惜紫蟹不三。這20年來,燕市自保,海鱸魚天天想著灌水做飯。熊掌裏的白魚很漂亮,怎麽能給它當焦光橙呢?“這首詩的美超出了當時聖賢的理解。我很高興聽到我收到了元明瓷器印刷彩盒的禮物,這樣我就可以永遠記住妳,感受它。”

公元10年6月29日,於為黃所藏《李文集》題詞。“我聽說李有壹本的《孝子稿》,葉毓虎送給我的。張大千跟我說是假貨,我壹聽,是精品。如題:‘這本書流行用筆。前天看了希亞寫的《東祭略》,其中草書也壹樣,三天看了兩部希亞的戲,堪稱賞心悅目。西崖草極壯厚,壹亭洲已出。今天,人們只知道汀州,不知道西崖。"

第二天中午,玉和慧文在中央公園的玉軒吃飯:“我為玉擋著,三十多個人壹個個跟玉喝酒,我不敢退。今天,我喝了很多酒。幸好我沒有喝醉,妳們也很好地相待,這讓我終生難忘。”喝完酒恢復體力後,我和妳、李生、平福、申生合影,在水榭談了兩個小時。我當時很舍不得妳,印象特別深刻。“宇軒前五個人合影,也是宇皇之間的最後壹張照片。

10月31日8點,慧文在車站送別余少松。到了天津後,“聞書之惡,贈詩曰:‘關於國家大計,計劃之言,未盡,已淚流於目。明朝告別高適的時候,我看起來就像喝醉了的李淵。“我怕讀書,怎敢望歸高士?然而,我太感激了,以至於哭了。”我不想說再見,但這將成為壹種告別。因為黃節將近,我不寫詩了。也許這首詩也是他的最後壹首詩。

10月24日,余少松聽到黃傑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他在日記中寫道:“李得知聽說了浙江的事,難過得淚流滿面。這是他人生中的第壹個知己,和他相關的愛情和親情都是別人望塵莫及的,完全出於他的真心和虛無。有段時間沒去喝酒,12點還睡不著,因為發電報表示哀悼。胡子賢從天津打電話告訴我,悲痛壹時從其中而來,控制不住自己。唉,我對此印象深刻,我的朋友和朋友從來沒有比這更深的了。"

第二天,余少松不知不覺地起床,寫了壹封關於陳、、羅福安、林再平、胡子賢、李、安之死的書。我壹生沒聽說過,道德自持。我的詩是獨壹無二的,無與倫比的。我應該受到表揚以顯示我的學識,因為我曾與庶人公眾壹起工作過。今天本來打算畫畫的,但是還是很難過,沒有興趣。沈思和陰郁的過去友誼的氣味,也不禁死去!古人雲,得壹知己而不怨。現在我的知己安全了!疼!

余韶松寫萬文慧曰:“世人贊中國,是錯,公不朽更好;我對生活有正義感,我在家裏。我要唾棄誰?”余韶-宋知道自己遲鈍,文平積壓,身後極度沮喪。為此,我寫信給葉恭綽和其他老朋友,請他們安排他們的葬禮。

65438+10月27日,余少松又寫了壹副對聯,雲紋:“國家大計,我說不夠,但我壹個人受不了,也不忍心記起齊林經常給的句子;談得上相融,那就更痛苦了。並附言雲:“兩個月前,我造訪故都,與龔輝結下了不解之緣。“我走的時候給了妳兩首詩,後來又給了妳壹樣東西。有壹句話叫“國計、體計未畢,淚入棺材”,又有壹句話叫“只有出名了,我才得收拾我的書法,等我老了再學妳的語言。“念墨真難過。前聯之意不全,因與其句句相連較多,仍不足以表我之哀痛。”這壹刻,我們可以看到余少松失去朋友的痛苦。

黃傑去世後,追悼會非常隆重,幾乎接近國葬的標準。似乎在魯迅先生下葬之前,民國時期從未有過如此壯麗的景象。

黃節回刀山壹個多月,65438年3月到1935年4月9日,余少松去了壹趟廣東。這壹次,余少松的南行,也是為黃節的喪事告慰兒女,於是女婿李也壹同前往。3月6日上午,余少松乘船抵達廣州,倉平的三女兒和黃傑來到碼頭迎接他。“我聽說紫天星挺老實的,他的大女兒少生還沒有出嫁,二女兒少奇是邵青的妻子,小女兒少佳還在等字。她會在新雅酒店住壹段時間,就是發個電通知母親大人,免得好心。”余韶松在黃的小畫坊宅住了四十多天。

在粵期間,12年3月:來找李談了很久。因為他聽說山定了,圖書館也允許存書,其他的都各行其是。他用中書和易初做了壹個專書。盜墓人陳憲來看妳,邵也來了。”三月二十五日:“李來議埋之事,夫人已書與大仲書、易初、平福,許之。

在朋友的幫助下,黃祭典墓地已經選定,黃祭典留下的書籍已經交給廣州圖書館收藏。其他黃節事務也安排妥當,余少松安下心來,給好友陳中書、馬敘倫、葉恭綽寫信,告知黃節事務的處理情況。壹點壹滴,余煌是善良的,是多麽的真誠。

黃節墓誌銘是張宇航林冰寫的,挽歌:紅符是陳輔的象征,晏子是攻心者;黃初雖然混亂;關勝仍然整天揮舞著鋤頭。1935 65438+二月四日,余少松為黃樹丹墓誌銘。他在日記中說:“聽說書的墓誌銘,我並不感到羞恥,但我決心為章太炎寫作,文筆極好。我很遺憾我展示了更多關於他的生活。”墓誌銘由錢塘張二田編撰。

從1941年11月17到20,我媽80歲。余少松雖然不敢告訴親友,但四方早就預料到了,於是做了詩集或者立了圖來祝願。生日贈送給母親大人,很有收獲,喜歡動顏色。但余少松在日記中是這樣寫的:“我回憶慈壽六七十歲時,四面八方的詩畫到了連隊,六十歲時最差,有壹千二百多幅。當時、吳昌碩、何、、梁任公、黃惠文還健在,所以拿到了最優秀的。”回憶起老朋友的往事,余少松難以忘懷。

正如為余《歸硯樓娛親》所寫:“才才書法清凈,老而學語。”於與黃因體質而相識,因詩而結緣,因情而相遇。那位先生坦率真誠,他們不愧為人生中的第壹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