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國古典歌曲
《山流水》是中國十大古歌之壹。傳說先秦時期的鋼琴家博雅曾在壹片貧瘠的土地上彈琴,但樵夫鐘子期卻能理解,這是壹種“山中有誌氣”“流水有豪情”的描寫。博雅驚嘆道:“太好了,我兒子的心和我的壹樣。”鐘子期死後,博雅失去了知音,斷了琴,終身不彈,於是有了《高山流水歌》。
《高山流水》最早出自列子?唐雯,據說博雅擅長打鼓,鐘子期擅長傾聽。博雅說的話,鐘子期會明白的。博雅的誌向是在山裏彈鋼琴。鐘子期說:“彈琴固然好,但若泰山則雄偉”。但他的誌向是在流水中彈琴。鐘子期說:“彈得好,像條河。”鐘子期死了,博雅弄壞了鋼琴,再也沒有彈過鋼琴,認為世界上沒有足夠的鋼琴。後來我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己。
作為古箏曲,《高山流水》是其中的代表曲目。不過最常見的版本有三個,壹個是山東箏派,壹個是浙江箏派,壹個是河南箏派。
之所以有三個版本,是因為曲調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齊魯大班》山東箏派:演奏時大指使用頻繁,渾厚有力。即使是“花手指”,也多是大手指和“撐”壹起彈;但左手剛柔並濟,鏗鏘深沈,演奏風格古樸。
《中州古典調》(或《鄭微之聲》)河南箏派:河南箏的演奏有壹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右手從靠近琴碼的地方開始,流向靠近嶽山的地方。同時左手抖得很厲害,音樂表演很有戲劇性,很有效果。在河南鄭,這種技藝叫做“流浪”。其中以左手滑壓(左手按向音位,彈弦時略退,問候音快速滑上,不留靈敏痕跡)、小顫音(顫音細而緊)、滑顫音(邊緣顫音)、大顫音(顫音寬,動作深情)最具特色。在演奏風格上,無論柔板還是快板,無論音樂是歡快的還是悲傷的,都不熱衷於追求優美典雅的風格,而善於豐富質樸,以內心深處的慷慨激昂為特征。傅玄的《付正》裏?序中對河南箏樂的評價是“曲高和寡,技難工。”
有《武林易雲》的浙江箏派:演奏特色是“大指抖”、“快四點”、“夾彈”、“提弦”,對琵琶、三弦、揚琴乃至西洋樂器的演奏技法進行借鑒、學習和融合。浙江箏中“指抖”的運用是用大拇指作為細抖來彈奏的,其效果與弓弦樂器非常相似。嚴格來說,這在其他流派的傳統箏樂中是沒有的,因為其他流派的“指彈”或“撚指”實際上是用大拇指作為壹種相對快速的“撐”和“分”,而浙江箏的“指彈”則表現出自己的特點,與其他流派不同。
而浙派箏派的高山流水,曲調優美。開始時,右手跨越三個八度,以同時顯示山的雄偉和水的清澈。歌曲中間右手流暢如水,左手在低音位置的協調立如高山。後半段用花指連續劃水擊山的快速性。最後以泛音收尾,柔脆如滴水之石。
《山流水》以“博雅古琴遇知音”為主線,樂書種類繁多。琴樂和箏樂有兩種,兩者名稱相同,風格不同。
[編輯本段]秦曲
古琴音樂。戰國時期,有壹個關於高山流水的秦樂故事,所以也說“高山流水”是博雅寫的。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的《魔秘譜》(朱權寫於1425)。這個譜子的高山流水的解法是:“高山流水是兩首歌,但只有壹首。第壹誌向是關心山川,說仁者樂山。未來的誌向是關心流水,意思是智者樂水。唐朝分兩首,不分小節。最高山分四段,流水八段。”兩千多年來,《山》和《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歌曲,連同博雅古琴遇知音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山流水》以“博雅古琴遇知音”為主線,樂書種類繁多。琴樂和箏樂有兩種,兩者名稱相同,風格不同。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表演藝術的發展,“山”與“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說中的秘譜是不分段的,但是後來的琴譜是分段的。在明清以來的眾多曲譜中,由四川學派鋼琴家張空山改編的《流水》收錄於清代唐編著的《天問歌譜》(1876)中。增加了“滾、刷、撥、註”技法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刷流水”,因其形象生動、情景交融而被廣泛使用。據秦家考證,在《田文秦歌譜》出版之前,所有的《秦譜》中並沒有張空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也只有八段,與《魔秘手冊》的解法壹致。但《張空山傳》增加到九段,後來秦家照著打。
還有壹首古箏曲《山澗流水》,音樂與鋼琴曲大相徑庭,也是以《博雅古琴遇知音》為藍本。音樂書有很多流派。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浙江武林派傳》,旋律優雅,韻味雋永,有“山雄偉,水流動”之貌。
魯派的《山流水》是秦雲、風搖竹、夜鳴鐘、書韻四首小曲的合奏,也稱四段、四段錦。
河南派的《山流水》取材於民歌《老劉攽》,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第壹次見面時經常演奏這首曲子,以示尊敬和交朋友。三者和古琴曲《山流水》沒有* *的共同點,都是同名異曲。
[編輯此段]音樂欣賞
《流水》充分運用“泛音、滾、劃、劃、註、上、下”的指法來描繪流水的各種走向,表達智者對流水感興趣並樂在其中的含義。
流水:古琴音樂,充分利用“泛音、滾、劃、劃、註、上下”的指法來描繪流水的各種走向。
第壹段:引言。旋律不斷跳躍,大範圍改變音域,虛微移是指音調和真實音調的變化,旋律出現又消失。我依然看到山頂,迷霧不定。
第二和第三段:明確的泛音,活潑的節奏,像“錚錚錚,安靜的寒流;清冷,根松。“靜下心來聽,妳會感到快樂。第三段是第二段的八度重復,省略了第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壹首歌的旋律,“其韻纏綿,行雲流水。”
第六段:壹、落石旋律起伏不定,升調和落音大大增加。然後,連續的“猛滾慢刷”發出流水聲,上面播放壹段升調和降調。兩者的巧妙結合,真的像極了“極沸極湧”的概念,猶如巨龍的咆哮。靜下心來聽,乘危舟過巫峽。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我懷疑這具軀體已經去了深山老林,萬壑難填。”(見《清代秦雪系列流水》後記,1910)。
第七段:高音區,弦泛音先降後升,音勢大減,正如“輕舟已過,音勢飄忽,時而余震搖,時而微旋。”(《秦雪叢劉嬌水》後記)
第八段:變化再現了如歌的旋律,加入了新的音樂素材。琴聲略快,力度稍大,音樂充滿熱情。段落結尾,流水聲恢復,令人回味。
第九段:頌歌般的旋律由低到高,激情四射。到了段末,第四段的籽料又出現了,最後在宮音上結束。第八、九段屬於古琴音樂結構中的“復調”部分。
結尾情感的泛音,讓人沈浸在“楊陽胡,真心盼古曲聲”的思想中。
【編輯本段】二、成語
山水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是對音樂之美的隱喻。
戰國鄭裕口《列子·唐雯》出處:“博雅古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其好如古琴,其雄偉如泰山!’而針對流水,鐘子期說:‘彈鼓彈得好,像條河。“用法:組合;成為對象;比喻音樂是崇高的
例:清元玉齡《西樓物語》:“清音圍畫梁,壹字壹句,萬種旋律,山川相賞。”
孔子,壹個聖人,跟著他的老師項學彈鋼琴,他立刻被稱為文學之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曹青雪芹《紅樓夢》第86回:受賄老官私翻翻案,送閑適夫人壹書解琴。
同義詞:知己難求
【編輯本段】三。典故
原文
博雅打鼓,鐘子期傾聽。博雅古琴,瞄準群山。鐘子期說:“好,我跟泰山壹樣高!”決心流水,鐘子期說:“好,像壹條河!”博雅說的話,鐘子期會明白的。
鐘子期死後,博雅弄壞了鋼琴,從此再也沒有彈過鋼琴,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足夠的錢去做鼓手了。
1.據說先秦時期的鋼琴家博雅曾在壹片貧瘠的土地上彈琴,但樵夫鐘子期卻能理解,這是壹種“山中有誌氣”“流水有誌氣”的描寫。博雅大吃壹驚,說:“好,我兒子的心和我在壹起。”河馬小廚師死後,博雅失去了知音,琴斷弦斷,終身不運動,於是有了高山流水之歌。
春秋時期,有壹個名叫博雅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那時他是壹位著名的鋼琴家。年輕時,博雅很聰明,渴望學習。他曾經跟別人學過,琴技也達到了水平,但總覺得自己無法用高超的方式表達對各種事物的感受。博雅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帶他乘船去了東海的蓬萊島,這樣他就可以欣賞自然風光,聽大海的波濤聲。博雅擡頭看見海浪洶湧,浪花飛濺;海鳥在咆哮,在歌唱;林間樹木蔥郁,猶如進入仙境。壹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仿佛大自然和諧優美的音樂在我耳邊升起。他情不自禁地彈琴,聲音隨意轉動,將自然之美融於琴聲之中,博雅體驗到了壹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妳學會了。”
壹天晚上在博雅劃船。迎著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了壹遍琴,琴聲悠揚,漸入佳境。突然我聽到有人在岸上尖叫。當博雅聽到聲音,他從船上出來,看到壹個樵夫站在岸邊。得知此人是知音,立即邀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博雅奏了壹支贊美群山的曲子,樵夫說:“多好啊!雄偉莊嚴,如泰山高聳入雲!”當他彈奏澎湃的海浪時,樵夫說:“多好啊!廣闊無垠,仿佛看到滾滾流水,無邊大海!”博雅非常興奮,激動地說:“知音!”妳真是我的知己。“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那以後,兩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約定明年這個時候在這裏見面。第二年,博雅如期赴會,但她不能等太久。所以,博雅沿著鐘子期上次回家的路找到了它。在路上,他遇到壹位老人,詢問關於滋子家的情況。經過這次詢問,我才知道這位老人是河馬小廚師的父親。老人告訴博雅,他小時候要砍柴讀書,家裏很窮,所以半個月前去世了。當我死時,我擔心博雅會在這裏等很久,並告訴老人在這壹天通知博雅。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心碎了。他跟隨老人來到子琪的墓前,彈奏琵琶悼念他的摯友。在歌曲的結尾,他在河馬小廚師的墓前打碎了鋼琴,並發誓這輩子再也不碰它了。從此就有了博雅遇到知音,感謝他彈琴的典故。後來這裏建了壹個紀念館,叫琴臺。現在琴臺東臨桂山,西臨月亮湖,是武漢著名的歷史古跡。
2.歷史上有壹年,博雅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8月15日,乘船到達漢陽河口。在暴風雨中,停泊在壹座小山腳下。傍晚時分,風浪漸漸平息,雲開霧散,景色十分迷人。看著天上的明月,俞伯牙非常激動,他拿出隨身帶來的鋼琴,全心全意地彈奏起來。他彈了壹首又壹首曲子,正當他完全沈浸在美妙的鋼琴聲中時,他突然看到壹個人壹動不動地站在岸邊。博雅吃了壹驚,他的手下使勁拉,砰的壹聲,壹根弦斷了。博雅正納悶岸上的人為什麽來了,這時他聽到那個人大聲對他說:“先生,不要起疑心。我是壹名砍柴工。我回家晚了。我來的時候聽妳彈琴,覺得琴彈得很精彩。我忍不住站在這裏聽。”
博雅借著月光仔細看了看,那人旁邊有壹堆幹柴。這真的是壹個樵夫。博雅想,壹個劈柴的樵夫怎麽會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問:“既然妳知道鋼琴的聲音,請告訴我我彈的是什麽曲子?”
樵夫聽了博雅的問題,笑著回答說:“先生,妳剛才彈的是孔子贊美弟子顏回的曲子。可惜妳彈第四句的時候,弦斷了。”
樵夫的回答完全正確,伯牙不禁喜出望外,邀他上船詳談。樵夫看到博雅彈的鋼琴,就說:“這是七弦琴!相傳是傅造的。”然後他講了七弦琴的故事。聽了樵夫的這番話,博雅不禁暗暗贊嘆。然後,博雅為樵夫彈奏了幾首曲子,讓他辨別其中的含義。當他彈奏大鋼琴時,樵夫說:“這鋼琴表達了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樵夫說:“這之後彈奏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博雅不禁又驚又喜。他用過去的琴聲表達了什麽,誰也聽不懂,而眼前的樵夫,居然聽得清清楚楚。沒想到,在這野嶺下,我遇到了久違的知音,於是他問樵夫叫鐘子期,和他壹起喝酒。他們談論得越多,就變得越投機。短暫相遇後,他們成了結拜兄弟。約好明年中秋在這裏見面。
鐘子期在第二年的中秋節含淚告別。博雅如約來到漢陽河口,但他等了又等,但鐘子期沒有如約而至,於是他彈琴召喚知音,但過了很久,沒有人來。第二天,博雅向壹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經因病去世。他臨死前留下遺言,說他要把墳墓建在河裏。
壹面,要在8月15日見面,聽俞伯牙的鋼琴演奏。
聽了老人的話後,博雅非常難過。他來到鐘子期的墓前,傷心地彈奏了古曲《山澗流水》。彈完後,他斷了弦,長嘆壹聲,在青石上斷了心愛的七弦。他悲傷地說,我唯壹的知己死了。我還能為誰彈這架鋼琴?"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相遇的地方建起了壹座古琴臺。直到今天,人們還經常用“知心朋友”來形容朋友之間的友誼。
古往今來兩人訴說的詩句:破七弦琴鳳尾寒,我誰也不想打!滿面笑容都是朋友,卻很難找到知音。
博雅,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夫,祖籍楚國(今湖北荊州)。經考證,原姓博,說其姓於明睿,壹詞為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所創,而之前的《尚書》、《荀子》、《列子》等書均為。東漢高郵註:“伯氏,齒名,或雅”,現代辭源也註:“伯氏,齒名”。伯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姓氏,比如不吃的伯夷,秦擅長賽馬的伯樂。
[編輯本段]第三,被善意無限誇大的友誼
被善意無限誇大的友誼――山山水水;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春秋戰國時期,鄭人李漁口中就有《列子》?據《唐雯》記載:“伯牙善於打鼓,鐘子期善於傾聽。博雅敲鼓彈琴,誌在爬山,鐘子期說:‘好,我和泰山壹樣高。’決心運行水,鐘子期說,“這很好,它就像壹條河。' ……"
無論是“誌在高山”還是“誌在流水”,每當博雅在音樂中表達某個主題或意象時,鐘子期就能理解其含義。壹天,博雅和鐘子期* * *在泰山的樹蔭下遊泳。暴雨期間,他們停在巖石下。博雅很沮喪,所以她彈了壹會兒鋼琴。秦樂壹開始是表現雨水落在山澗上的場景,然後模擬山澗暴漲、巖土崩落的聲音。每壹段音樂完成後,鐘子期“需窮其趣”,使音樂中的形象變得極其通透。博雅這時離開了鋼琴,嘆了口氣,“好,好,閣下能聽出對這首歌的興趣。妳想的就是我想的。我能把聲音藏在哪裏?”於是他們成了人生知己。然而,《列子》中並沒有提到博雅是因為鐘子期的去世而停止彈琴的。
公元前三世紀魯的《春秋》在本為篇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古琴,聽之,方古琴欲登泰山。鐘子期說,‘為古琴好!像泰山壹樣雄偉。年輕的時候,我以流水為目標。鐘子期說,“彈琴真好,就像流水壹樣”。鐘子期壹死,博雅就把鋼琴弄壞了,壹輩子再也沒有彈過琴,以為這個世界不夠當鼓手。”《呂氏春秋》的記述與《列子》幾乎相同,但它解釋了這樣壹個結局:死後,“從此不再彈琴”。(秦大路)
魯《春秋》雖非忠史,但《列子》記載在前,其內容並非空穴來風。因此,博雅不再打鼓的說法流傳下來,成為壹段佳話。博雅在那時應該很出名。荀況在《勸學》壹文中也提到了他:“過去鼓鼓之用,魚溺之;博雅擊鼓彈琴,而劉媽揚宇”。盡管語言近乎誇張,但毫無疑問,偉大的音樂家博雅的鋼琴技巧是高超的。
自《列子》、《陸春秋》之後,西漢的《朝鮮詩傳》、《淮南子》、《說苑》、《風俗通誌》、《曹勤》、《東漢樂府解》等古籍陸續被引用。在這些作品中,對博雅的描寫內容更為豐富。如東漢蔡邕的《曹勤》也記載了博雅向音樂家學習“移情”方法的軼事。明代馮夢龍的《警世言》以“俞伯牙練琴謝同伴”首開先河。在這部小說中,博雅成了音樂官員俞伯牙,而鐘子期成了漢陽的樵夫。這個時候,古代的壹個幾百字的小故事,就變成了壹部小說,裏面的人物、地點、情節都有了。
“山流水”與博雅鐘子期的故事,因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而廣為流傳了兩千多年。中國古代“天人合壹”、“忘我”的文化精神在這個故事中得到充分體現。明代朱全成《魔秘譜》對此作了精確的詮釋:“山與流水兩首,僅為壹首。第壹誌向是關心山川,說仁者樂山。後來關心流水,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蘊含著天地的遼闊和山川的神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古代音樂主題的最高境界。然而,博雅的鋼琴曲《山流水》並未流傳於世,後人無法領略博雅的音樂之美。所以“高山流水”的故事雖然被後人不斷傳唱,但完全是“心向往之”,沒有音樂的切身體會。
因此,這個佳話流傳的最直接原因是博雅和鐘子期之間的相互了解。當知音走後,博雅毅然斷了弦,失聲了。嶽飛《蕭中山》詞中的“知己寥寥,弦斷誰聽”正是博雅當時心境的準確寫照。博雅獨特的鋼琴和抱負,壹方面作為對死去朋友的紀念,另壹方面作為他獨特的學問已經不能被世界上任何人理解,表現出深深的苦悶和無奈。我想,博雅壹定也是壹個傲慢而傑出的人。他的音樂忽高忽低,壹般人自然很難理解他音樂的精妙。這就是為什麽博雅感到孤獨,並發出知己難求的感覺。(秦大路)
《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戰國時期的各種古籍記載和轉載,與當時的“士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先秦時代,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很多士子國家觀念淡薄,對所屬諸侯國不忠誠。這些有才華的人經常在國家之間流動,他們都希望彼此了解。他們希望遇到像知己壹樣了解自己的王侯將相,以示所學。這是幾千年來幾乎所有學者的夢想。然而,只有少數人能達到這個目標。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壹生的才華,有的人在市場上隱身,有的人老在山中。可見《山流水》之所以在先秦時期廣為流傳,是因為這個故事背後的寓意是生命相遇的美好和生命失敗的遺憾。所以,千百年來引發無數人歌唱,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友誼是其次的。所以這篇文章把“山河”稱為千百年來被善意無限誇大的友誼。能引起人們無限向往的音樂和友情,未必是故事的本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