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黃石公的宿書第壹章原文(2)

黃石公的宿書第壹章原文(2)

黃石公的素書

黃石公的《素書》又稱《素書》,是以道學為宗旨,以宇宙萬物的自然改造,從而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為目的的智慧之作。秦漢時期,黃石公將這位大臣傳授給了張亮,張亮也因此幫助劉邦成就了漢武帝的事業。張亮後來出家了,於是《素書》流傳到了世界各地。

《素書》共六章,1300余字,語言高度精煉。書中對人性的把握精準獨到,對事物變化的觀察細致入微,策略點恰到好處。在八仙宮的東側,有壹個蘇書的題詞,這表明了這本書的重要性。

八仙宮東側的石碑上寫著“黃石公肅書”

八仙宮東側的石碑上寫著“黃石公肅書”

黃石公的素書

第壹章原文

德、仁、義、禮五行融為壹體。道,人之所為,使萬物知其所以然。德行,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仁者,人之親屬,有慈悲心,以生之。義者適人,賞善懲惡,立功。儀式,人們所做的,徹夜不眠,按照成人倫理的順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知。智者和君子都清楚盛衰之道,這要看成敗的多少,治亂的情況,走的原則。如果時機到了,妳可以當部長;有機會動,就能大有作為。如果沒有發生,那就什麽都不是。是因為其道高,名重於後世。

道,人之所為,使萬物不知其所以然;

德行,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

解釋

道是人走的路。但是壹切都不知道它從哪裏來,也不知道它要去哪裏。德是人的所得,就是讓世間萬物各得其所。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壹切,比如衣食住行,宇宙萬物,都有壹個身體。人雖然離不開道,處處用道,卻不知道“道”是什麽,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何時在道中。社會只有以道、以德為天下之本,才能盡到自己的責任,獲得自己的位置。遵紀守法,從修身養性到萬事俱備,沒有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