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貝母的功效是什麽?如何鑒別?

貝母的功效是什麽?如何鑒別?

豹紋蝶

又名:川北、浙北。

性味:甘、苦、寒;歸肺經和心經。

化痰止咳的佳品

貝母的種類很多,有川貝母、浙貝母、冠貝母、貝母,但在臨床應用中,以浙貝母和川貝母為主。浙江貝優於浙江象山,故又稱象貝;川貝母以四川產的較好,分為松殼、青殼、爐殼,以松殼最好,其次是青殼、爐殼,臨床統稱川貝母。浙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本草顏回》記載“貝母亦為解郁降氣化痰之藥。潤肺化痰,止喘,是勞火之證,貝母專治首劑。所以用知母,可以清氣養陰……”

貝母小銼

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貝母主產於四川、西藏、青海、甘肅、雲南,川貝母主產於浙江、寧波、杭州。川貝母的藥用部位為幹燥的鱗莖,壹般在夏秋季節或雪水融化時采挖,曬幹或低溫曬幹。浙貝母的藥用部分為浙貝母的幹燥鱗莖。壹般在初夏植株枯萎時挖,去皮,與煆燒貝殼粉混合,吸漿晾幹。或者取鱗莖,去核芽,新鮮時切厚片,晾幹。貝母冠也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粗壯直立,高度60 ~ 110cm;花下垂鐘形,通常3-6朵,著生於花枝上,6瓣,黑底,黃、橙、紅四色,花期5-6月;葉披針形,淺綠色,互生;它有壹個球莖,由幾個鱗片組成,直徑約為15 cm。貝母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中國長白山地區。它的花呈鐘形,深紫色,內部有近方形的黃色斑點。

功效指示

功效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浙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腫的作用。

適應癥1。用於咳嗽。川貝母擅長治療陰虛燥熱、痰少咽幹或痰中帶血所致的肺虛久咳。浙貝多用於外感風熱或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2.用於癰、胸癰、肺癰等。

真偽鑒別

1.浙貝母分為浙貝母和珠貝。川貝母為分離的厚鱗葉,半圓形,壹面凸壹面凹。外表面為白色或黃白色,有淡褐色斑點,覆蓋有白色粉末。內表面黃棕色,質地堅實。切面黃白色,粉末豐富。貝母貝母為無芯芽的完整鱗莖,橢圓形,表面白色,外層有兩鱗片和殘莖,堅脆易斷,橫切面白色,粉質豐富。貝母以鱗片厚、質實、全粉、斷面白為佳。

2.松殼呈錐狀或近球形,外兩鱗片大小相差很大。大的緊貼小的,露出的部分呈月牙形。頂端是封閉的,鈍的或稍微尖的。有圓柱狀,稍尖的核心芽和1 ~ 2的小鱗片。底部平坦,略凹。中央有灰褐色的鱗莖盤,偶見須根。壹般可以直立放置,硬脆。切面呈白色,粉質豐富。優選小的、均勻的、完整的、固體的、純白色且有光澤的顆粒。綠色貽貝呈扁圓形或圓錐形。外表面為白色或黃褐色。外層的兩塊鱗片大小相近,相對緊扣。頂部裂開了。裏面有2 ~ 3根細的圓柱形莖和小鱗片。底部略平。壹般可以穩定,球根盤略凹,質地比松子殼略松,斷面為白色。爐殼長,圓錐形,看起來像馬牙。表面黃白色,略粗糙,常有黃褐色斑塊。頂端尖,有許多開口,露出1 ~ 3個小鱗片和1個殘莖(芯芽)。底部是斜的、鈍的或鈍的。不能直立椎弓根向外突出,質地易碎。切面呈白色,略粗糙。

3.常見的貝母偽品有川貝母、慈菇、貝母草等。除川貝母外,其余均為瓣葉,與臨床使用的正品川貝母明顯不同。川貝母呈圓錐形或橢圓形,表面呈淡黃色或黃褐色,壹側有淺槽,頂端逐漸變細,底部有突出的鱗莖盤,旁邊有鱗片。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呈角質狀。

需要註意的事項

1.川貝母和浙貝母都不宜與烏頭類藥物合用。2.川貝母、浙貝母不適用於寒痰、濕痰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