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人為什麽會做噩夢?

人為什麽會做噩夢?

很多年輕的朋友來找我,跟我說他們因為各種噩夢而產生的苦惱。有的說他經常做黑暗可怕的夢,被壹聲怪叫驚醒,醒來壹身冷汗;有的說他經常做極其痛苦的夢,醒來時滿臉淚水;有人說,他經常做驚心動魄、令人不安的夢,醒來後,他的心仍然像鹿壹樣跳動。有人說...醒來後,夢還久久縈繞在我的腦海裏。這些人幾乎都能惟妙惟肖地描述噩夢場景:或夢見自己的身體飄在空中,無法上下,十分焦慮;或者夢見被惡人或者“鬼”追殺,非常緊張;或者夢見突然摔倒,嚇醒;或者夢見墜入深淵,驚恐萬分,等等。他們幾乎壹致地問我:噩夢是災難的征兆嗎?如何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理解噩夢這壹生理現象?為什麽會做噩夢?噩夢是什麽意思?.....在說這些年輕人感興趣的問題之前,我們先從壹般的夢想說起。

夢是人類睡眠過程中的正常生理現象。做夢是人腦的壹種正常活動,是人腦在睡著的某個時間某個部位的壹種興奮活動。我們每壹個人,不論性別、年齡、身體健康與否,夢想與夢想。只是夢的數量因人而異,有多有少;夢的內容因人的年齡不同,知識經驗水平不同,身體健康狀況不同而千差萬別。有些人醒來時對自己的夢記憶猶新,而有些人則模糊不清或難以察覺。有些人“斷言”自己沒做過夢,這是不準確的,但他們就是忘了做夢。

現代生理心理學家認為,壹定數量的夢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可以放松人的高級神經活動,在精神上可以起到緩沖、調節、鎮靜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如果人為縮短做夢時間,人會產生急躁和焦慮情緒。壹些生理心理學家得出結論,正常做夢有利於人類智力的恢復,因為壹定程度的神經興奮有助於神經聯系的建立和鞏固。

做夢被認為是人腦的正常工作程序,對白天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篩選有助於解決問題。例如,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睡夢中完成了壹首詩的構思,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夢中發現了苯分子的環狀結構。

很多人把正常做夢當成壹種“樂趣”、“享受”、“運氣”。他們不把做夢當成“辛苦”,而是當成“樂趣”。解放前,我讀過巴金翻譯的高爾基的《草原故事》。巴金在《導言》中寫道:“據說俄羅斯人善於做夢。他們真幸運!”南宋詩人陸放翁曾寫過壹首詩:“苦戀窗外,夢在午後滋長,我卻暫時忘記了這個世界。華山處士,若能見,未眠先尋仙。”這是贊美夢想可以暫時擺脫塵世的煩惱;“不找神仙找睡方”的“睡方”也想在睡眠中做夢。

根據國外上世紀80年代的壹份科學資料,英國赫爾大學有壹個叫Henny的博士發明了壹種所謂的“夢境記憶機”。他要求那些想記住夢的人在睡覺前戴上特殊的鼻夾。當這個鼻夾測量到每分鐘大約18次呼吸(與快速眼動相同的次數)時,這意味著人們正在做夢。“記夢機”會向做夢者的手腕發出150伏的微弱電擊。這樣,就像其他外界刺激壹樣,做夢者可以實現夢境,並記住自己正在做的夢。這種“回憶夢的機器”在西方被譽為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利用夢境獲得靈感和創造性思維的“福音”。

不知道年輕的朋友們看了這篇“最新科研成果”的報道後是什麽感受?我覺得科學每天都在突飛猛進,很多以前被認為“稀奇古怪”的幻想都會逐漸成真。我也為古老的陸放翁感到惋惜,他生不逢時,生得太早,享受不到追夢機。不然他們會寫出越來越美的詩來做夢。內容和原因不是神秘莫測,而是可以分析解釋的。根據巴甫洛夫倡導的高級神經活動理論,做夢是睡眠不同階段的產物。在異常(異質性、特異性)睡眠狀態下,由於大腦皮層血流量增加,耗氧量增加,大腦神經細胞仍處於非常活躍的代謝活動中,抑制狀態不深,仍處於所謂的“工作”(興奮)狀態。因此,在接受身體內外各種刺激的條件下,相應的記憶痕跡就會被“復活”,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夢。

比如,睡覺時聞到香水或花香,可能會夢見自己在壹個百花盛開、芳香撲鼻的花園裏;當冰冷的冰放在妳的額頭上,妳會夢見壹個寒冷的冬天;當妳聽到連綿不斷的自來水聲,妳會夢見連綿不斷的雨;當臉部被毛巾等物體覆蓋時,會有窒息、停止呼吸的夢境;以至於有些人經常夢見狗咬自己的腿,醒來後腿還隱隱作痛。醫生檢查後發現腿有病等等。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正是由於生理變化或來自人身體的外界刺激,神經沖動才會傳播到大腦皮層相應的神經中樞部位,從而引起神經細胞的興奮,進而形成各種夢境。所以夢還是客觀現實的反映。雖然夢有時候很奇怪,但構成夢的所有“素材”都是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說到這裏,我想順便說說弗洛伊德對夢因的解釋。他曾寫過最早的專著《夢的解析》。他認為夢是被壓抑的性欲的實現。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因為很多夢的內容與性欲無關。人的生活充滿了喜怒哀樂恐懼驚喜等“世俗欲望”,並不完全受生物本能性欲的支配。

從巴甫洛夫對夢的成因的解釋中,人們可以打破夢是神秘的這壹觀念。說實話,巴甫洛夫的釋夢理論有點老了,但它簡單易懂,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所以人們還是按照這個理論來釋夢的。

現代科學用“多波記錄儀”研究睡眠現象時,發現“快速眼動睡眠”,即“異質睡眠”,大多都有各種各樣的夢。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約80%的“異質睡眠”伴隨著夢境;壹般來說,這種異質睡眠占睡眠時間的20%左右;每天晚上大概1.5 ~ 2小時是異質睡眠。這和巴甫洛夫認為做夢是睡眠異質階段的產物是壹樣的,只是現在的解釋更加科學、具體和詳細。

當人們了解了關於做夢的常識後,再進壹步講噩夢就好理解了。

(1)經常做噩夢是心理健康的標誌。噩夢不僅影響正常睡眠,還不能很好的恢復體力;而且從噩夢中醒來後,頭腦昏沈,精神恍惚,全身疲憊無力,對身體有害。此外,記憶力急劇下降,情緒低落,脾氣暴躁,身體會明顯衰弱,出現不適應的行為等等。所以要盡量防止經常做噩夢。

(2)但是做噩夢也沒必要恐慌。噩夢絕不是大災難或災難或不幸的征兆。俗話說:“天天想,晚上多夢。”噩夢通常是由白天的焦慮、恐懼、悲傷、壓抑、悲傷、抑郁、煩惱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當然也有壹些反映身體病變的噩夢。聽說有個小夥子經常夢見和別人打架,被對方用刀捅到心臟而驚醒。後來他不做夢了,感覺胸口疼。去醫院檢查後,發現自己得了心肌病。這是因為白天有很多來自身體外部的刺激,各種聲音、光線、氣味等。通過眼、耳、鼻、舌等刺激大腦。,而身體內部的疼痛和其他刺激被抵消;晚上睡覺時,來自身體內部的生理刺激傳到大腦,會以夢或噩夢的形式表現出來。

所以,噩夢是有“源頭”的。比如睡覺時把手放在胸前,可能會做噩夢。噩夢的內容和原因也可以分析解釋。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壹樣,刺激和反應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某種刺激會引起某種反應,做什麽樣的噩夢壹定有什麽樣的原因。“噩夢成真”這種說法,只能說是預測妳精神不健康,有精神病,所以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更大,並不是“先驗”、“頓悟”、“夢兆”使其如此。

夢的內容和數量的不同,壹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壹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國古籍《李周官純戰夢》中有六種夢:“壹是正夢,二是噩夢,三是夢,四是夢,五是愛夢,六是怕夢。”當然,夢的內容並不局限於這六類,但這種敘述也可以說明夢的類型是廣泛多樣的。上面列舉的六種夢,其實是三對夢,即壹與二、三與四、五與六是三對對立面。“噩夢”和“怕夢”很好理解,顯然屬於噩夢。《毛夢》中的“毛”字,按照古代漢語的壹般解釋,是“醒”、“醒”、“醒”的意思。妳要“醒來”,那不是快速眼動睡眠嗎?這種睡,像睡,像醒,幾乎都是做噩夢。所以,噩夢是壹種古老的生理現象。

所以,如果妳經常被噩夢困擾,不必驚慌,但也不要想當然。首先要從外界和身體內部找出原因,然後從對這些內外刺激做出反應的心理內部“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排除各種內在幹擾,讓自己的心理健康變得更好。

(3)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發育旺盛、身心全面快速發展的時期。年輕人熱血沸騰,容易激動;對事物非常敏感,善於思考和探索;因為思想還不夠成熟,人格還在完善,所以有很多煩惱和悲傷。所以往往是由於壹般刺激經過主觀自我過濾後的不同感受,從而形成異質睡眠和噩夢。

我說我偶爾會做噩夢,其實沒什麽。不管是什麽夢,歸根結底,只是壹個夢。所以,我勸年輕的朋友們,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夢——開心的夢,傷心的夢,好夢,噩夢,反正都只是夢。從這個意義上說,夢的內容應該有好有壞,有善有惡。

噩夢,如果妳覺得有趣的話,比如感人的驚悚片或者悲劇電視劇...場景曲折,故事離奇,感人肺腑,那麽妳就不會感到思想的負擔,那麽妳就不會害怕做噩夢。日本著名精神病學家、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究心理健康的權威人士森田正馬博士曾說過壹句耐人尋味的話:“做夢是愉快的,做夢是有趣的!”

有人說做五顏六色的夢會導致心理疾病,這是毫無根據的。生理心理學家做過壹個調查:夢大多屬於視覺,其次是聽覺、運動、觸覺和味覺。有些夢是重疊的,比如視覺和聽覺共存的夢。視覺夢裏也有豐富多彩的夢,比如夢見紅花藍天,約占視覺夢的1/10。

根據壹些生理心理學家對夢的臨床研究發現,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會做更多的噩夢,相反,心情好的時候會做快樂的夢。但是,由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會過多地去想那些開心和快樂的事情,而更多地去想那些痛苦和悲傷的事情,所以經常會做噩夢,而且對噩夢特別敏感。牢牢記住它們,久久不會忘記。所以所謂的“經常做噩夢”並不是壹個絕對的數字,可能是因為噩夢比較強烈,容易記憶。尤其是神經質的人更容易記住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