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長城對於北京來說,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入侵的防禦。
和大規模軍事工程建設的統稱。
長城從東到西綿延數萬裏,所以它也被稱為萬裏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是明長城,建於14世紀。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 km,平均高度6至7米,寬度4至5米。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廣場和兵馬俑壹起被世界視為中國的象征。同時,長城在1987和65438+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萬裏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以萬裏長城為中介,由廣大南北地區組成的長城帶,貫穿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壹部分,包括歷史時期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部分地區。其範圍從北到南寬約數百甚至數千公裏,從東到西長數千公裏。長城帶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民族居住,民族及其關系的發展是觀察和了解長城帶壹切的關鍵。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壹些古老的民族消失了,壹些新的民族融合形成了,這些民族都與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各民族,無論是已經消失的還是繼續發展的,都為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萬裏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對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並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長城研究、民族學和中國民族關系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
桂林山水
桂林有世界上最好的風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西南部,東經109° 45 '-104° 40 ' ',北緯24° 18 '-25° 41 ' '。經過億萬年的風化和侵蝕,遍布全市的石灰巖形成了千峰聳立、壹水環城、洞幽秀麗的獨特景觀,被世人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全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硯山以及靈川、興安、泉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行政總面積27809平方公裏,其中市區565平方公裏。
桂林是壹座文化古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壹全國,統壹思想後,設桂林郡,挖靈渠,溝通湘江、漓江。從此,桂林成為南通海域和北方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就壹直如此
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中國成立前壹直被稱為“西南徽府”。在漫長的歲月裏,桂林如畫的風景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和文章,雕刻了2000多幅石刻和壁書。此外,歷史在這裏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為桂林贏得了“遊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譽。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文化名城,許多愛國文藝家聚集在這裏,譜寫了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幾千年來,桂林壹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形成了以桂林為中心,周邊12縣的景區。
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中心。它以前被稱為武林水,錢塘湖和習字湖,只有在宋代被稱為西湖。該湖南北長3.3公裏,東西寬2.8公裏。原有水面面積5.64平方公裏,其中湖中島嶼6.3平方公裏,湖岸周長15公裏。平均深度1.21 m,最大深度6.52 m,最淺處不到1 m,最渾處超過5 m,如今隨著“西湖西進”擴大到6.5平方公裏,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把湖分成五部分:蠡湖、外湖、月湖、西麗湖和小南湖。西湖與錢塘江相通後,每天引進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的水從壹年壹次變成壹個月壹次,透明度從不到60厘米增加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是錢塘江淤積後形成的。
西湖大部分水域處於富營養化狀態,小南湖和三灘內湖接近富營養化下限。主要汙染物為生活汙染,N、P比正常值高6 ~ 4倍。年平均水溫17.6℃,10月最高65438+28.6℃,3月最低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隸屬於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為:(65,438+0)本地野生魚類;(2)錢塘江帶來魚;(3)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養殖魚成為西湖的優勢養殖魚。鰱魚和鱅魚占養殖魚類總量的75% ~ 80%。其次是鯽魚、河內鯽魚,其他養殖魚類包括團頭魴、薄團頭魴、牡蠣和日本鰻鱺。為了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鯡魚,西湖裏還有幾條。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泊多達36個,其中杭州西湖最為著名。比如簡單的叫西湖,通常指的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歷史悠久,古跡眾多,風景秀麗,景色宜人。
出名
1982,西湖被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985被評為“中國十大景區”;
2007年5月8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屆大會上,“中國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
宮城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包圍,外圍是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然後是周長3公裏的城墻,高近10米,底部寬8.62米。城墻上有四個城門,南面是午門,北面是神武門,東面是東華門,西面是西華門。在墻的四個角上還有四個角樓。角樓三檐七十二頂,精致獨特,是中國古建築的傑作。
歷代宮殿都是“似天宮”,以示君主“受命於天”。因為妳是天子,所以天子的宮殿就像是天子居住的“紫宮”的禁地,所以得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完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明清二十四帝。故宮很大,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房屋9999間。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凸顯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壹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臨宮,後寢”的古代制度,有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皇帝居住的後三宮(幹青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其內院(幹青門以北)左右形成了以太上皇居住的寧壽宮和以太公主居住的慈壽宮為中心的中軸線,這兩條中軸線與外院相協調,與左邊的文華殿和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在兩個小軸和中軸線之間,有齋宮和養心殿,隨後是嬪妃居住的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周圍都是高達10米的宮墻,四角有角樓,外面有護城河。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紫禁城“三大殿”之首。它建在壹個五米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周圍是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該寺高36米,寬63米,占地2380平方米。在大殿中央兩米高的平臺上是金色漆雕龍的寶座。寶座後面是雅致的屏風,還有金粉漆的龍柱和精致的龍沈箱,氣勢磅礴。明清皇帝登基,過生日,過春節,過冬季至日。
故宮博物院中和殿
繼太和殿之後,中和殿是紫禁城的“三大殿”之壹。這座寺廟是壹座金字塔形屋頂的單檐方形寺廟。每邊21米,各三間,走廊20列,四角黃色琉璃瓦,金字塔形屋頂,中間為鍍金頂。皇帝去太和殿有事,就在這裏午睡,接受內閣、禮部、禁衛的朝拜。在各種禮物的前壹天,皇帝還在這裏宣讀了奏章和賀詞。
紫禁城的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後面,是故宮“三大殿”之壹。每年清朝的除夕和元宵節,皇帝都在這裏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乾隆年間,三年壹次的宮廷考試從太和殿移到這裏。保和殿東西兩側的臥室,現改建為歷代美術館,陳列著從原始社會到清朝約6000年的中國藝術珍品。
紫禁城幹青宮
幹青宮是皇宮的主要大廳,上面有壹個寶座和壹個牌匾。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客廳,也是他們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後遷出。每年元旦、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冬季至日、萬壽等節日,家宴照常在此舉行,皇帝死後也停在此殿。
故宮博物院交泰殿
交泰殿是清朝以後明清兩代皇後過生日的地方。寺內玉璽25枚;西側陳設乾隆年間的編鐘;東側是銅鍋滴水,清朝始祖順治禁止官員幹預政事的鐵牌子也立在此堂。
紫禁城坤寧宮
明代,坤寧宮是皇後寢宮,也叫中宮。順治年間,仿沈陽清寧宮改建,同時將西暖閣改為祭祀神靈的場所,經常舉行朝祭、晚祭、春秋祭等。東暖閣是順治、康熙、同治、光緒皇帝結婚的洞房。
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於清朝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
儲秀宮紫禁城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皇後居住的地方。鹹豐二年(公元1852),慈禧初入宮時就住在這裏,被封為蘭貴人。鹹豐六年三月,她被提拔為慈禧太後,生下同治皇帝。慈禧太後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住在長春宮,為慶祝50大壽,遷來此宮重修,耗資63萬兩白銀。
紫禁城養心殿
養心殿是壹座工字形寺廟,有三個前殿,總寬36m,三個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巔,棚與府間接卷於明與西之間。每個前檐柱有兩根方柱,看起來像9個房間。
故宮博物院的皇家園林
禦花園,原名宮後園,現在俗稱禦花園,占地12000平方米,有20多座建築。園林建築以秦安殿為中心,采用主次互補、左右對稱、布局緊湊、古典濃郁的格局。寺東北的那堆秀山是太湖石做的,上面建有禦亭。每年重陽節過後,皇帝都會爬上這裏。
黃山
黃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 1 ',北緯30° 1 ',南北長約4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面積約1200平方公裏,其中154平方米為精華景區。黃山東起績溪縣張岱,西接黟縣羊占嶺,北起太平湖,南與徽州山接壤。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壹,也是世界旅遊勝地。
景點特色
黃山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輻射差異較大,當地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了多雲、多濕、多降水的氣候特征。黃山是名山的集合。雄偉的泰山,險峻的華山,衡山的煙雲,廬山的瀑布,雁蕩山的奇石,峨眉山的美景,都有。可以說是無峰無石無松無松無奇,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黃山四絕聞名於世。第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成輝。春夏秋冬景色不壹樣。黃山還有“天然動物園、世界植物園”的美譽,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療養避暑勝地。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復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有1個高山沼澤和1個高山草甸。這裏是綠色植物聚集的地方,森林覆蓋率達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有野生植物65,438+0,452種,其中水杉、銀杏等。屬國家壹級保護,8種為三級保護,10種為瀕危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2種為黃山特有,28種為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特別是名茶“黃山毛峰”和名藥。黃山有300多種動物,其中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4種,如梅花鹿、黑麂、黃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
出名
1985,入選全國十大景區;
1990 12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壹個同時被列入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國家;
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避暑聖地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由皇家宮殿、皇家園林和宏偉的寺廟組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距北京230公裏。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區北部武烈河西岸的狹窄山谷中。建於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清朝皇帝,耗時89年完成。別墅的建築布局大致可以分為宮殿區和花園區兩部分,花園區又可以分為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康熙乾隆定的場景有72個。有100多座寺廟、殿堂、建築、博物館、亭臺樓閣、樓閣、殿堂、寺廟等建築。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它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皇宮。始建於1703(康熙四十二年),乾隆五十五年竣工,歷時87年。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有壹萬米蜿蜒的宮墻。它是頤和園的兩倍,八個北海公園的大小。與北京故宮相比,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宮殿,古樸典雅的山村野趣風格,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納江北風光。
避暑山莊及其周圍的寺廟是壹個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同時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古樸典雅,周圍寺廟雄偉壯觀。這是清朝皇帝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措施之壹。由於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其周邊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壹,44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壹,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
出名
1994 65438+2月,避暑山莊及其周邊寺廟(原名熱河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邊寺廟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陜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裏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的埋葬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壹。秦始皇兵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壹號坑遺址上修建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遊客開放。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於13歲登基時開始修建墓地,修建時間長達38年。該工程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開創了歷代統治者奢華重葬的先河。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建墓勞力達72萬之多。靈修戶土取自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六村,至縣采石處,有多級黃土崖,高5-25米。中山山下和軍娥山下的死屍壹片片,從側面說明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1961年,中國人民* *和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5438年至0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