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論老子與玄學的關系

論老子與玄學的關系

導語:魏晉南北朝玄學盛行,大家都以會講玄學為榮,但當時的玄學派卻非常推崇老子。老子和玄學是什麽關系?

漢代儒學的重要內容是講人與自然的聯系。儒家認為,如果人們,尤其是皇帝,做了好事,上帝會表揚他們,如天上的彩雲,或壹莖上有兩個耳朵的小麥。這叫吉祥。如果妳做了壞事,上帝會批評妳:冰雹、強風、母雞打鳴、莊稼裏的昆蟲。王充(公元27年?約100年),仔細調查這些現象,發現這些現象都是自然發生的,根本不是上帝對人的贊美或批評。所以他寫了壹本叫做《論衡》的大書。書中的結論與儒家的天人感應論不壹致,但與道家的天人思想壹致。

《論衡》成書後,長期默默無聞。東漢末年,名士蔡邕(雍用)為逃避政治迫害,到王充故裏(今浙江上虞縣)得到此書。後來,當他回到北京時,他進行了壹次非同尋常的談話。有人懷疑他要麽遇到了專家,要麽得到了壹本精彩的書。於是我翻遍了他的床,找到了倫亨。蔡勇囑咐:就讓我們看這本書,不要讓別人知道。因為王充的思想與當時的統治思想不合拍。

不久之後,漢朝滅亡,天人合壹的思想破產,王充思想大行其道。王充說,自然現象的發生是自然的,不是天意,與人的行為無關。天人觀的流行,促進了道家思想的回潮,所以《老子》、《莊子》、《周易》三部書受到了特別的關註,人們也經常談到它們,把它們合在壹起叫?三玄?。

?軒?又黑又遠,看不清楚。易經主張剛健自強,這與老莊的人生觀有著本質的不同,但他們都主張在明顯的事物或現象背後有某種東西。陶?支配他們。這個道也是人的行為準則。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用心去體會,所以又黑又遠,說不清楚。講的學者很少涉及具體的實際問題,所以人們稱這種學問?玄學?。

玄學的創始人是王弼(公元226年?249年),他死的時候才24歲。少年時,他對老子的理解非常深刻。當時,言和(190?249年),我在註釋老子,後來看到王弼的老子註釋,覺得不如王弼,就退出了。王弼說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是a?什麽都沒有?。雖然不算什麽,但卻是壹切的基礎。所以,壹切明明可見的,都是小枝尖,看不見的道(也就是?什麽都沒有?)是根本。推而廣之,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是?什麽都沒有?出品。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追求顯而易見的?什麽事?而不是追求這個?什麽都沒有?。

不要以為王弼在胡說八道。推廣這個原則很棒。比如那些按照儒家精神制定的制度和規則,都是按照王弼的意思?什麽事?。王弼並不否認這些制度和規則,但他認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背後的真相。什麽都沒有?。這樣壹來,人是否遵守這些規則就不重要了!

儒家有個規定,父母死後要守喪三年。三年來,我被禁止做官,被禁止與妻子同居,被禁止喝酒吃肉,以表達對父母的哀思。為了表示對父母的孝心,他再怎麽虧待父母,他們父母死了他也會大辦喪事,天天哭,甚至哭到臉色憔悴站不起來,有的甚至為此而死。很多人弄虛作假,獲得好名聲,當官。他們規規矩矩,循規蹈矩,猥瑣猥瑣。當時有個很有名的人,叫阮籍(公元210?263),不要守這些規矩。母親去世後,他仍然喝酒吃肉,有人攻擊他不孝,要殺他的頭。但是阮籍沒有哭,只是哭的時候吐出了血。用王弼的話說,這是自然使然。天生的孝順是非正式的,但這才是真正的孝順。所以王弼和阮籍看不起循規蹈矩的人,甚至說他們是褲襠裏的虱子。

王弼不僅註釋了《老子》,還註釋了《周易》。王弼註釋《周易》的方法與漢代大多數學者的方法有很大不同。漢代學者註釋《周易》,多致力於卦爻辭義的研究,根據卦爻辭義解釋《周易》。王弼認為,卦是用來說明卦像的;數字是用來表達某種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那麽,如果妳得到了卦,妳可以忘記解釋它們的語言;如果妳得到了卦象所表達的意義,妳就可以忘記它們。王弼把這樣的方法叫做什麽?忘記妳說過的話?,?得意忘形?(王弼《周易簡例》?向明”)。得意忘形忘詞忘象也是追求現象背後的意義。這個意義既是道,又是虛無,所以和老子的哲學是相通的。於是有人認為王弼把老子的精神帶入了儒家經典的詮釋中。

漢代學者註重現象,習慣於從現象本身去解釋現象的意義。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天人感應說,是漢代士人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為了探測天意,他們對自然界中的異常現象逐壹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收集,並逐壹解釋了它們的意義。然而,他們的解釋往往不壹致,甚至大相徑庭。因此,這種實際做法已經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形而上學的誕生不僅拋棄了天人感應論的思想內容,也拋棄了天人感應論的思想方法。王弼之所以能夠做到這壹點,是因為他真正從老子的哲學中汲取了營養。

漢代士人的思維方式體現在實踐上,就是過於註重人的外在表現。比如漢朝的人很重視孝道,有了孝順的名聲就可以做官。所以做壹個孝子是漢朝很多人刻意追求的目標。並判斷壹個人是否孝順?往往是基於他的外在表現,也就是看他父母去世的時候有沒有哭。對父母的悼念時間長嗎?註重外在結果導致虛偽。有人聲稱他住在父母墳前,為父母哀悼了三年多,但是好幾年了,所以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孝子。然而,經調查,他和妻子在他宣布的哀悼期內生了幾個孩子。按照規定,服喪期間是不允許和妻子住在壹起的。如果說王弼創立的玄學是對漢朝思想的理論反叛,那麽阮籍等人的行為則是對漢朝人民虛偽的實際反叛。

但玄學在意識形態歸屬上還是儒家。其代表人物不僅註《老子》,而且註《周易》、《論語》。王弼的《易經註》和言和的《論語集註》長期以來壹直是標準讀本。在王弼等人眼裏,聖人是孔子,不是老子。所以玄學只是吸收老子的思想來補充儒家,而不是用老子的思想來代替儒家。唐代制定孔廟祭祀制度時,王弼被視為儒家?主人?孔廟自祀以來,與孔子以來的許多著名儒生並列。

玄學講老子,不能再叫黃老了。當時神按照儒家經典改名為皇帝皇後或天神,老子不再是神的代言人。玄學上與老子相通的是莊子。當時很多學者註釋《莊子》,其中郭象的《莊子註》流傳至今。

郭襄(約公元252年?約312),《莊子》的核心是?順其自然?。人類?自然?是人性。人們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是最合理的,因此也是最高尚的。

但人性是什麽?大家的認識不壹致。有人說,好好學習(學習儒家書籍)是人之常情;有人說,不好好學習是人之常情,要走自己的路。這將是生動的,因為它只有壹個結果:教人變壞。壹個叫王成的人,和他的朋友阮湛、等人壹起,經常留長發,脫衣服,甚至裸體。有壹個叫劉玲的人,酒後赤身裸體。其他人批評他。他說: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子是我的褲子。妳怎麽鉆進我褲襠的?他喝多了,妻子哭著勸他。他說,我要用酒肉敬拜神,發誓戒酒。妻子帶來了酒,劉玲希望。出生劉玲,嗜酒如命;壹口壹大碗,五鬥消災;不要聽我妻子說的。?他大概認為喝酒是他的天性。有的人做官辦事不當;有的人不做官,不學什麽本領,只是高枕無憂,享受成功;有的人肆意調戲別人的女人;有些人不擇手段追求財富。大名鼎鼎的祖逖初到江南時,衣衫襤褸。突然有壹天,他煥然壹新,有了很多珠寶。大家都很驚訝,紛紛提問。祖逖說?搶了。?沒人在乎。這些人的所作所為都與道教有關。

然而,盡管莊子認為萬物都有自己的本性,或者說自然本性,並且認為這種自然本性應該正常發展,不應該受到幹擾或破壞。但莊子並不認為他和像他壹樣的人滿足於自己自然本性的正常發展。否則他不會去挖苦那些因為財富而自吹自擂的人,因為也可以這麽說,追求財富是別人的天性。妳為什麽挖苦別人?莊子認為,自己,以及同類的其他人,都應該有更高的追求。這種更高的追求是?開心嗎?。逍遙的內涵應該是《莊子?在《快樂旅行》裏?憑天地之權?,?六氣之爭?,?無休止地遊泳?。

所謂?天地對嗎?,其實就是承認天地之間有壹個永恒正確的規律,這就是老子和莊子說的。?被誰?,就是遵循和掌握這些規律。有人把這種境界解讀為?物而非物?(郭慶範《莊子集解》卷壹)。?事情?是使事物成為事物,即使壹切事物按照自己的本性正常發展;?不要把東西放在東西裏?,也就是不等於壹切,不要把自己當成壹個東西。這種理解是正確的。這是壹種淩駕於萬物之上,開悟的狀態。達到這種境界的無憂無慮的人,他自己什麽都不做,而是讓壹切按照自己的本性正常發展,而他在地球上,隨處可達,就像在無邊無際的太空中自由飛翔,沒有任何障礙。還有郭襄說的?順其自然?,但是?物對物?即把自己等同於事物,追求自由發展自己的本性,從而放任自流,肆無忌憚。

郭象對莊子精神的理解,既是對某些人行為前的指導,也是對當時人們放任行為的理論總結。那時候的人都想放飛自我,他們就是這麽理解莊子的。不是莊子的流行造成了他們的放縱,而是他們的放任要求造成了莊子的流行。

但是,這個時代的人也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帶著真情實感。註意《列子》中的在房前種松柏,袁經常教隨從彈琴時唱挽歌。人說以宅為墳,元以行為葬。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在壹個雪夜突然想念他的朋友戴奎,就立刻上船出發了。走了壹天壹夜,我到了戴奎的門口,但我回頭了。人家問怎麽回事?他說:?我不想。?就是這個王徽之,他和他的哥哥病得很重,他很久沒有聽到奉獻的消息了。他說:大概死了。?我說話的時候並不悲傷,我只是想坐車去悼念。我喜歡鋼琴,會徽在棺材的床頭。我拿起鋼琴,想為死去的哥哥彈奏壹曲。結果就打不出來了。他把鋼琴摔在地上,嘆了口氣。給吧,給吧,真虧!?我還沒說完,就淚流滿面,回家不久就去世了。死前,王徽之在路上遇到壹個人,有人告訴他這就是桓伊。會徽向桓伊傳遞了壹個信息。我聽說妳笛子吹得很好。妳想要演奏壹首曲子嗎?桓伊當時已經是左將軍了,但也沒有拒絕。他彈了三首歌,壹句話也沒說就走了。當時有很多擅長唱歌、跳舞、樂器的男人,那些酸酸的、假醋的文人,都是宋明兩代的產物。丞相王導尋王蒙、謝尚為輔。王蒙說:謝尚能跳新舞。?謝商手舞足蹈,泰然自若。王導的弟弟王敦將軍發動叛亂,王導怕被拖下水。他請求當時的重臣周(左右頁)救他,說:我家壹百口人都靠妳的話。?周假裝沒聽見,沒理他。但是皇帝沒有殺王導。當叛軍抵達北京,抓住周,王敦問王導。這人到底是不是殺了王導恨周[左右頁]不理他,壹言不發。於是周被殺了。後來王導才知道救他的是周,心中充滿了悔恨。周年輕的時候也是自發的。他曾經在酒席上用壹種難以出口的方式調戲人家的小妾。從周的角度來看,他救王導是出於自然,所以直到死也沒有現身。這些故事,讀到現在,讓人感到憤怒,讓人感到悲傷,讓人擺脫壹些卑鄙和虛偽。

我們知道任何人類群體都不能沒有規則。另外,壹個國家怎麽能走自己的路呢?那個時代的人怎麽會這麽不講道理?原來,這壹時期政局混亂,變動頻繁,士人很容易受到指責,壹不小心就會被殺。原因不是妳犯了罪,而是妳是否屬於某個政治團體。正常年份,壹個人循規蹈矩,即使不當官不領賞,至少也不會被定罪。但是在動蕩的年代,這些規則是沒有用的,根本保護不了妳如果涉及到實際問題的話談起來就更危險了,所以我們要進行壹次影響深遠的談話。他的行動也是無拘無束的,不在乎那些規矩。有人認為這是人性的偉大發現,是個人價值的發現。在我看來,活著沒意思,所以我毫無顧忌,任性。老莊哲學成為他們的指導思想。

漢初把老子和黃帝的名字聯系在壹起,他的理論有助於人民的休養生息和社會的繁榮昌盛。魏晉時期,老子的名字與莊子聯系在壹起,為人們的無為而治提供了思想基礎。就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而言,老子的學說已經不占優勢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老子學說進壹步與煉丹術相結合,成為方士的理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