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去另壹個世界。為了讓這些死去的人在另壹個世界過上好日子,在下葬的時候會放置壹些珠寶、金錢等陪葬品,有些統治者甚至會要求其他人陪葬。
後人探索古墓研究歷史時,這些隨葬品成為了很好的研究對象,壹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歷史的空白。2007年,江西靖安發現壹座古墓。除了陪葬品,這個墓裏還發現了46個被埋的少女!
這是誰的墓,什麽時候建的?他到底是什麽樣的身份,有那麽多女生和他壹起陪葬?隨著考古學家研究的深入,古墓神秘的面紗慢慢被揭開。
5438年6月+2006年2月,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收到壹條報警信息。水口鄉壹位村民在自家農田附近發現了幾個深不見底的洞穴,看起來像是盜墓賊留下的被盜洞穴。
警方對這壹消息高度重視,第壹時間聯系考古方面的專家,組成專門行動小組在水口鄉進行實地調查,最終確定水口鄉李嘉存地區確實存在古墓。
從遠處看古墓存在的區域,有壹個高高隆起的小山,很可能是古墓的土堆。古墓應該在這座山下面。從土堆的大小來看,應該是壹座大墓,很可能是古代達官貴人甚至王侯的墓。
確定古墓的具體位置後,相關人員立即將這壹消息上報給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因為古墓附近有壹個盜洞,懷疑是被盜的。為了保護文物,許多考古學家決定對這座古墓進行保護性挖掘。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靖安縣博物館聯合成立考古隊,於2007年6月5438+10月6日開始古墓發掘。
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半個月,但是古墓的存在依然沒有被發現,大家都顯得有些著急。
這壹天,壹名工作人員照常挖掘。他的位置離地面將近12米。鏟子落下時,突然發出壹聲悶響。他欣喜若狂,對考古隊的其他人說:“挖到底,又有新發現了。”
考古隊小心翼翼地清理了底部周圍的土壤。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古墓慢慢出現在大家面前。墓室南北長約14.5米,東西寬約11.5米,占地面積約166平方米。
全墓基本清理完成後,全墓呈現在大家面前。從入口到墓底的深度約為4米,四壁陡峭,壁上覆蓋著壹層綠色的膏體作為保護層。
考古人員對墓中發現的原始青瓷、嶽銅鼎等文物進行篩選後,確認這是壹座春秋中晚期的墓葬。經過進壹步比對,發現這是壹座東周時期的墓葬,距今約2500年。
在發掘古墓時,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座古墓裏密密麻麻地擺放著47具棺材。
這是考古史上第壹次在壹個墓中出土如此多的棺材。
下壹步的工作是確定這是誰的墳墓,找到主棺。
但墓中47口小棺材密密麻麻地擺在壹起,考古學家分不清哪口是主棺,還是根本就沒有主棺?
沒有主棺,就無法確認墓主人的身份,墓葬研究陷入瓶頸。但根據對古代墓葬習俗的了解,很多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棺槨中壹定有壹個主棺,可能還有壹些關鍵線索沒有被發現。
考古學家仔細清理了這些棺材。當他們發現壹個稍大的棺材時,壹名考古學家在棺材壹端的表面發現了壹件黃金飾品。這件裝飾品的直徑約為30厘米,表面刻有龍形裝飾圖案。
考古學家推斷,這口棺材應該是古墓的主棺。
在中國古代,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使用龍形裝飾品。考古學家認為,墓主人在當時的地位壹定很高。他的棺材裏可能有與他身份相關的物品。根據這些物品可以推斷出墓主的身份。
懷著這種期待,主棺被緩緩打開,由於時間久遠,棺內滿是泥土。清理完淤泥後,他們只在棺材裏發現了壹塊玉佩,其他什麽都沒有。
鑒於墓葬附近存在被盜洞穴,推斷或許裏面的珍貴物品早已被盜墓賊搶走。
僅憑壹片玉佩很難確定墓主人的身份。
他們不得不繼續打開其他棺材,壹名工作人員從棺材裏發現了壹件竹制品,是用竹簽編織而成,形狀像壹把扇子。壹位考古學家說,這是古人用的竹扇。
在清理棺內屍骨上的泥土時,壹名工作人員在留在棺內的屍骨中發現了壹種類似植物的綠色晶體,在隨後的棺內清理工作中出現了更多的綠色晶體。
這些綠色晶體出現在骨骼的各個部位,如膝蓋骨、頭骨、牙根,甚至壹些屍體的骨腔。
考古學家對這些晶體進行取樣分析,發現它們是磷酸亞鐵。
然後所有的棺材都被陸續打開,考古學家用專業儀器鑒定棺材裏的遺憾。他們發現46具棺材裏的骨頭幾乎都是15-25歲之間的年輕女性。
這些女性遺骸周圍幾乎沒有紡織品殘留。他們似乎以壹種“赤裸”的狀態被埋葬。是什麽導致這些女孩壹夜之間全部死去,然後和她們壹起被埋葬?他們的身份是什麽?
古人對死亡是充滿敬畏的,而如果當時有壹定社會地位的人死的時候帶著很多陪葬品,如果這些姑娘是王公貴客,那麽為什麽她們的棺材裏連基本的首飾和衣服都沒有,或者說墓主人不是王公,這些女人的身份就被隱藏起來了?
沒有隨葬品說明這些女性當時的社會地位不高,所以墓主人的地位可能也不高,但是他為什麽要讓那麽多女性陪葬呢?
有細心的考古學家發現,幾乎每壹口棺材裏,都有壹根用竹簽編織而成的竹筒,就放在旁邊。顯然,這些竹筒在他們死前是非常重要的物品。這壹發現讓很多考古學家非常興奮,他們在破譯墓主身份的道路上又邁進了壹大步。
竹筒裏有壹些紡織工具,如小銅刀、陶瓷紡纖維等。,以及壹些名稱和用途無法判斷的工具。經過對這些女性遺骸的仔細觀察,發現她們並非處於“裸體”狀態,部分骨骼表面有絲織品殘留。
絲織品是用紅色絲線交織而成的。按照當時社會發展的分析,能穿紅綢的人,就算不是貴族,也壹定是小康。因為當時用來染紅的顏料是朱砂,要將朱砂附著在絲線上需要特殊的技術,而這種技術在當今社會並不完善。
“壹墓多棺”、“隨葬不明少女”等諸多謎團,讓考古學家既興奮又困惑。他們認為如果能挖掘出真相,那壹定是壹部新的歷史,可能是歷史上某個文明社會留下的痕跡。
考古學家通過對發現的物品進行分析,做出了壹個假設,這些女性可能是某紡織作坊的女工,她們體內的磷酸亞鐵顯示她們是被毒死的,毒藥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磷酸亞鐵。
考古學家得出結論,墓主人是壹家紡織作坊的老板。出於某種原因,他毒死了這些紡織女工,並把她們埋在自己的墳墓裏。
這個推論可以很清楚地解釋,為什麽這些看似地位低下的女性沒有隨葬珠寶,卻穿著珍貴的紡織衣物。
但這只是壹個推論,並沒有證據表明這個推論的真實性。
在中國早期,大多數紡織品都是由生絲編織而成,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經過兩千多年的入侵,這些紡織品已經變得脆弱不堪,混在泥土裏,藏在骨頭深處,不仔細觀察很難分辨。這也是這些女性“裸體”的原因。
這些紡織品是目前發現的紡織品中,存在最早的。它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中國紡織史上的壹個空白,所以接下來就是把它們從泥和骨頭裏清理出來!
紡織品非常易碎,清洗相當困難。為了保護這件珍貴的文物,考古人員用註射器吸幹了留在棺材裏的水漬,用軟刷仔細清理了紡織品表面的淤泥,並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托盤上。
清潔工作費時費力,進度緩慢,但人們依然熱情高漲,毫無怨言。壹片片的淤泥被清理幹凈,絲織物清理工作完成後,放在托盤上,然後壹大片比較完整的方孔紗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種方孔紗的表面分布著細密的孔洞,看起來和我們常見的紗布差不多。也許現代人會覺得平淡,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產物。這足以說明,2500年前古人的紡織加工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
除了這個方孔紗,還有壹個被清理過的紅錦。這種織錦用朱砂染色,質地細膩,密度均勻。研究人員發現,它的最大密度可以達到每平方厘米240根絲線,也就是說,壹厘米的長度內可以織出240根絲線,每根絲線的直徑只有0.1毫米。
這種織錦又壹次將東周的紡織史提升到了壹個驚人的高度。古代人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只用銅刀等簡單的工具,就讓我們看到了壹個紡織藝術的奇跡,在顯微鏡下,紅黑線交織,色彩藝術的魅力演繹的淋漓盡致。
秉承國家文物局“邊發掘邊保護”的指示,江西省文物管理所還邀請了多位國內壹流專家來到梨洲坳進行發掘指導。
梨洲坳墓葬的諸多發現震驚了考古界。2007年7月,國家文物局派出專家組赴江西利州坳地區進行指導。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感嘆說:“很多臟泥巴,經過專家的仔細清理,取出裏面的東西,進行科學研究,成為國家級保護文物,為後續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這就是考古學的魅力。”
正是由於眾多專家學者的參與,李州坳墓的眾多文物得以完好保存,這也是李州坳墓考古成功的關鍵。
除紡織品外,這座墓還出土了100多件竹木制品、玉器、青銅器和其他金屬制品,為研究中國古代史提供了大量線索。
雖然出土了許多物品,但關於墓主人身份的線索很少。有專家提出,該墓可能是陪葬墓,在梨洲坳某處可能有更高級別的主墓。
在隨後的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員擴大了勘探範圍,在高湖、燕竹、雙溪鎮等周邊地區發現了數十處文明遺址,這也間接表明了李洲坳附近可能真的存在其他墓葬。
因為目前我國的文物保護技術並不完善,除了發生盜竊的墓葬保護性發掘外,很少主動去發掘壹座墓葬,因為誰也說不清這些物品埋藏了多久。
而且人們還沒有完全保護好這些被時間侵占的文物。在技術成熟之前,讓它們埋在地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梨洲坳墓“壹墓多棺”的奇特現象,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棺槨最多的墓葬,其保存完好的遺存在南方酸性土壤環境中尤為罕見,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
2007年,梨洲坳東周墓葬被評為200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時至今日,距離梨洲坳東周墓葬的發現已有十余年,墓葬的諸多謎團仍未解開。也許它有更令人震驚的歷史,被埋在墳墓附近。未來文物保護技術成熟,相信這些秘密會壹壹揭曉。
1,中國知網:靖安縣古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哲學和人文;2007-04-30;
2.中國知網:江西靖安梨洲坳東周墓葬埋葬環境及棺內人骨晶體研究;哲學和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