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歷史上或當前生活中有哪些民族交流交往的例子?

歷史上或當前生活中有哪些民族交流交往的例子?

在歷史或當前生活中,有哪些民族交流和各地交往的例子如下:

“大外星人”的貢獻:中華民族形成的重要推動力。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的形成可以說是壹個滾雪球式的逐漸成長,但如果仔細觀察,卻是壹個分層次的發展。先秦時期,先有區域性的民族融合,後有統壹的民族融合。這壹時期,民族融合的進程和政治結構的演變基本壹致,從西周到春秋時期,逐漸實現了區域統壹。

同時也實現了地區民族融合。到戰國末期,天下壹統,大壹統的民族融合格局也就奠定了。庫車,古稱龜茲。公元648年,唐朝將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壹度成為西域的政治中心。此後,中原地區與龜茲的交往更加密切,大批官員、士兵、商人和內地僧人來到這裏。

許多大陸僧人主持了這裏的寺廟建設。中原佛教回歸西域,龜茲佛教藝術深受影響。其中,庫木圖拉石窟以眾多中原藝術風格濃厚的漢洞而聞名。庫木圖拉石窟是中國各民族交流交往的見證,展現了多元壹體的中華文明的厚重和輝煌。在庫木圖拉石窟藝術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因素的影響。

反映了歷史上西域與中原壹直保持著密切的互動與交流,證明了包括龜茲在內的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宋遼夏金時期,多民族政權並存。西夏政權控制河西地區後,充分利用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咽喉的地理優勢,壹方面搞“開關貿易”。

把中原的茶葉、絲綢賣到西域甚至更遠的地方,把西域的乳香、沈香、珊瑚、玉石等產品轉賣到中原,另壹方面又對過往的商人征收重稅,從而獲得大量的利益。這些商業活動不僅促進了西夏的經濟發展,也為絲綢之路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是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交流交往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