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入人們視線的是班固和張衡,這兩個寫賊六的牛人。班固寫了《詠史詩》,取材於壹個孝順的女兒緹縈救了她父親的故事。事情發生在中國文帝時代。緹縈只身赴京救父,為父受盡折磨。漢文帝覺得這個女人孝順,廢除了體罰。班固以壹首《詩賦》稱贊緹縈比人強,從而表達了自己才華橫溢卻得不到重用的心情。當時班固被拖進了監獄。全詩用詞簡單直白,很少渲染感情。班固是東漢最早寫五言詩的文人。他以史家的風格寫詩,而且都是以敘事為主。因為擅長騷體和四言詩,所以寫起來比較順手,但七言詩不如張衡。
張衡緊隨其後,寫了壹首五言律詩《同聲歌》,以新婚女子的口吻敘述了愛情故事和對丈夫的感情。這首詩借用了民歌的表達方式,充滿了感情。他的《四愁》是壹種改良的騷體詩。全詩向不同的方向展開,表達了對美的回歸,但又不能與美相遇,所以有壹種悲涼感。這首詩有政治寄托,是後世七言詩的第壹聲。張衡的五言詩和七言詩在技巧上比班固好。班固沿著樂府詩的樸質發展,張衡朝著李麗華美的方向前進。自張衡以來,東漢五七言已形成書評之風。
秦嘉的五言詩是東漢文人抒情詩的成熟之作。他的三首女性詩描述了他與妻子許遜的三段感情經歷。因為它們設計得很真實,很感人,很感人,讓人有活著的感覺。
到漢桓帝時,東漢的五言詩有了新的發展。他們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抱怨和吶喊,對現實進行猛烈的批判。李炎、趙翼、蔡邕為代表。
李炎有兩首見誌的詩,表達了人才匱乏的感覺。兩首詩用隱喻和象征來表達他們崇高的願望。趙翼以前的《疾惡刺世詩》是抒情詩的代表。在這首詩的結尾,他以病魔兩首詩來表達對東漢的失望,對自己才華不足的憤恨,這種情緒在所有詩人中最為強烈。蔡邕的《翠鳥詩》具有亂世避害的心態,這與他自身的經歷有關,反映了亂世士人的恐懼心理。這些東漢末年的詩人不再有班、張那樣冷靜的敘事和抒情心態,而是朝著反抗和批判的方向發展。
《古詩十九首》是漢末的壹部古詩詞佳作,歷代文學批評家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劉勰在《文心雕龍·銘詩》中寫道:“觀其結構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事,為五言詩之冠。”後世作家有意識地借鑒其藝術風格和創作手法,如曹植、陸機、陶淵明、鮑照等人。
《古詩十九首》多為漢代文人所作,但作者並未留下姓名。他的風格接近某些作家,但沒有事實證明是他們幹的。作者不是壹個人,所以考慮它的作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全詩分為兩個方面:漂泊的鄉愁和對女性的思考。長期獨自離家的詩人,會情不自禁地思念家鄉,進而思念家中的妻子,於是把這種感情化為詩歌,寫出豐富的感情和真摯的感情。
《過江采芙蓉》寫道:“壹心離家,愁死。”《明月當空》寫道:“客雖喜,不如早回頭。”這兩個首都表現出遊子不能回家,思念妻子的感覺。古詩詞的作者大多是周遊全國的孩子。他們有在異鄉求官的欲望,也把這種感覺寫進了詩裏。《回車賀顏麥》寫道:“起起落落時有不同,早起不難。”但是他們官巡成功的幾率很低,難免多壹點郁悶。《駕至東門》寫道:“不如飲美酒,衣奢。”只能用酒消磨生命。至於想女人的心態,遊子寫這些詩是想揣摩女人的心情。在《走著走著又重走著》中,他寫道:“思君使人老,歲月忽晚。不要放棄捐款,努力加餐。”用女人的嘴表達思念的悲傷。
這些作品也透露了某種人生哲學。關於永恒與有限的關系,《歸車而言》寫道:“生命不是石頭,如何能長命百歲?”用石頭對比生命的短暫;在人的心態與生命周期的關系中,有兩首詩都表達了“君子之思使人老”的觀念;在憂郁和快樂的關系中,快樂和悲傷往往交織在壹起。在《生不到100》中有壹句話:“生不到100歲,總會擔心自己老了壹千歲。及時吃喝玩樂,又怎能留在這裏?”這是壹種灑脫的生活理念;在來與去的關系上,“去日疏,來日近”這句話表現了人類社會的冷暖。走了的人也漸漸淡忘了,彼此還很親近。不是遺忘,是人之常情。
《古詩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詩的典範。它善於表達情感,但很委婉。《江上采芙蓉》寫道:“采了誰願留,所思遠矣。”《庭中有枇杷樹》寫道:“攀欄折其榮,留君思。香滿袖,路漫漫其修遠兮。”兩首詩都是在遠方漂泊,思女而不思,借花抒相思。《古詩十九首》中也有壹些交融情景的筆法,如《明月幾時明》:“明月幾時明,照我床緯。我因悲傷而睡不著覺。”還有就是:“牛郎星,河漢女。.....整天想都不敢想,哭的跟下雨壹樣。”這些都體現了情與景,達到了物我合壹的藝術境界。有法國學者評價說:“《古詩十九首》的魅力之壹是故事的鮮活,它受到樂府的啟發,以樸實無華的風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生動的風景,也不過是感情的表現……”。
語言方面,鐘嶸的詩叫他:“驚心動魄,可以說幾乎是壹個字。”《古詩十九首》沒有特別難的句子,都是用最清晰流暢的語言說出了真相。詩中的許多名言警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像年輕的葡萄酒,淡淡的卻有著獨特的魅力。
漢代至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基本告壹段落,接下來是曹石三子,建安體,搖曳生姿,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