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有多少城市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被摧毀?

中國有多少城市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被摧毀?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無視國際戰爭法規,在進行血腥屠殺和暴行的同時,肆意摧殘和破壞中國文化,掠奪文物和典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1,各類學校受損嚴重。

1937年7月之前,全國有108所高校,集中在少數大城市和東南沿海的長江沿線。中國的高等院校在日軍的狂轟濫炸和洗劫下滿目瘡痍,如南開大學被炸成壹片廢墟。華北、華中、華南部分大中型學校被迫內遷。從1937到1939,69所高校遷入。壹些高等學府,如浙江大學和同濟大學,在戰爭期間搬遷學校多達六七次。

淪陷區的高校大多被日軍占領或破壞。8月底,全國1938、91所大專院校受損,其中25所被迫關閉。2000多名高校教職員工因為戰爭而失業;輟學人數幾乎占學生總數的壹半。清華大學、北洋大學、中央大學、武漢大學等學校建築成為侵華日軍的兵營或醫院。

至於中學教育,到1937年底,中國已有1368所中學被迫關閉,約有24萬人失學或流亡內地。截止1938年底,共有203所中學遷入。敵占區的中等教育急劇萎縮。比如1936南京有46所中學,24000多名學生。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只有15所中學,學生不足6000人。

在小學教育方面,戰前中國有小學32萬多所,學生1836萬人。截至1938+00月,已有近13萬所學校關閉,25.7萬名教師被迫失業,643.8萬人輟學。戰後國民政府教育部的調查表明,16省及北平、南京、上海、天津、青島五市的占領區共有中學2676所,受損學校1867所。小學206704所,損壞165,438+0863。

1946年6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整理了第五次全國學校和社會教育機構戰時財產損失統計,折合美元2374435793。統計數字不包括東北、香港、臺灣和中國解放區的損失。

2.書籍和經典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在11月28日1932事件中,松湖地區16所高校受損,12所高校圖書資料全部或部分受損。商務印書館附屬的東方圖書館被日軍焚毀,藏書46.3萬余冊。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上海100余所公共圖書館中有29萬余冊圖書被劫掠焚毀。在北平,超過586,000冊公共和私人書籍被掠奪和焚燒。其中,位於北平的故宮博物院太廟圖書分館被日本憲兵搜查兩次,1939於3月被日本憲兵撤除,雜誌6551冊。清華大學損失654.38+0.8萬余冊。北平師範大學圖書館損失了3.2萬冊圖書。民國私立大學圖書館有59000多冊中外文圖書(包括珍貴圖書),被日偽掠奪壹空。

南京是圖書流失的重災區。金陵大學圖書館丟失了7萬多冊中文圖書。中央大學圖書館戰前藏書約40萬冊,戰後僅剩654.38+0.8萬冊。江蘇郭利大學圖書館“收藏文物約7萬冊,出版秘籍約9萬冊”。坐落在夫子廟的南京市立圖書館,連同大成殿壹起毀於戰火,20多萬冊書刊被毀。

南開大學圖書館被日軍飛機轟炸,近654.38+萬冊圖書丟失(戰後從日本京都大學追回被盜圖書654.38+00566冊)。私立齊魯大學1.2萬余冊圖書被日軍焚毀。山東省立圖書館損失圖書23.2萬冊,不到戰前藏書的4%。浙江省圖書館損失圖書雜誌約65438+萬冊,國學出版社65438+萬余冊。浙江大學損失約3.2萬冊圖書。安徽省立圖書館藏書65438+萬余冊,戰時收藏於桐城、李荒(今金寨),後被日軍焚毀。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書35萬余冊,戰爭搬家時有20多萬冊書刊被日軍洗劫壹空。廣東省損失公書62.4萬冊,私書1.3萬冊。遠在西北的蘭州圖書館,在1939被日軍飛機轟炸,損失了3萬多冊書刊。

侵華日軍還設立專門機構,掠奪中國的珍貴典籍。如“華中淪陷區圖書文獻接收委員會”成立於1937年2月,任務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搶奪珍貴圖書。從1938+65438的10月下旬開始,日本文化代理人在南京調查了70多處藏書,壹些珍本書籍被帶到了日本。香港鳳屏山圖書館的國民政府中央圖書館藏有3.5萬余冊珍本圖書,均為東京帝國圖書館和史燚原居地所掠藏。

戰前中國有65,438+0,848個圖書館。由於日本入侵,1943只有940個圖書館,約為戰前的50.86%。據國民政府教育部5438+0946+10月不完全統計,抗戰八年間,全國圖書損失為:公共館藏圖書225.3萬余冊,411箱5360余種4.4萬余冊;私人藏書48.8萬余冊,另有1.8萬種,168箱,1.21.5冊。實際損失遠不止這些。日本侵華造成了中國圖書館的破壞和圖書的流失,嚴重影響了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

3.文物被掠奪損壞。

在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壹些學會和學者打著“考古”的幌子,緊跟日本侵略的步伐,對中國各地的墓葬和遺址進行了掠奪性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然後將珍貴的文物掠奪回國。日本東亞考古學會先後發掘了棋子窩歷史遺址、漢代羊城遺址、營城子墓、遼代遺址、北京龍泉府宮殿遺址、北京大學遺址、琿春八連城宮遺址。在華北和華中地區,發掘了邯鄲趙王城遺址、齊國古城遺址和滕、薛遺址、曲阜漢祿靈光殿遺址、商都殷墟遺址。1938年5月,松本信博等人在杭州、南京、信陽等地進行發掘,對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內的文物進行了掠奪。

由於轟炸和焚燒,中國的古建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堪稱天下第壹的南京磚石城墻,中華門城堡的瞭望塔,光華門城墻,中華門城墻大部分被毀。1937 65438+2月,日軍放火焚燒鎮江焦山古寺。碧山寺、松遼閣、水晶寺被縱火,定慧寺燒毀古建築119。南京夫子廟的淩杏門、大成殿、所有附屬廳堂、亭臺受損,南郊牛首山古寺被炸,秦淮河沿岸大量明清民居壹片廢墟。1938年8月,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北平雲居寺也被日軍的轟炸夷為平地。

日軍占領山西期間,方山、襄垣、汾陽三縣有價值的古建築279處被燒毀。山西省沁縣境內被日軍毀壞的古剎古寺共有36座,包括北魏橋村永泰寺、開村普興寺,唐代南靖圓通寺、仁聖廣濟寺,宋代烏蘇大明寺,元代段村永慶寺,明代李嫣福興寺,北漳詩佛寺等。王趙愛,內蒙古壹個叫王公的寺廟,氣勢雄偉,有259個廟亭,49個大殿,兩側有鐘鼓樓,供奉伊克昭盟七大家族祖先的13座塔墓,全部用銀鍍金。1941年2月9日,日軍闖入,洗劫了三天。在搶劫了所有的佛像、馬鞍、弓箭、壁掛和嵌有金銀的珍貴卷軸後,寺廟被燒為平地。

1938年4月,日軍飛機轟炸長沙,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976)的嶽麓書院被毀。1940年,日軍為了修建兵營,在湖北荊沙拆毀了20多處名勝古跡。為了修建機場,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荊州承天廟被拆除。

日軍毀壞寺廟,寶塔和魯墓,特別是在山西,山東和河南。高密的晏子像、菏澤的僧格林沁像、郯城的孝昌碑和壇子墓、沂水的古塔、安陽的玄妙寺、南陽的諸葛廬等文物古跡和建築相繼被毀。

中國的博物館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戰前全國較有影響的博物館有37個,到1944,只有18個,比戰前減少了壹大半。其他博物館,如附屬於學校或圖書館的,被毀3/4。王振鐸保存在中央博物館籌備處的88件書籍、拓片、字畫和文物,在北平淪陷後被搶走。“北京人”頭骨化石在運輸途中失蹤,成為世界科學史上的壹大損失。

194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編制的《中國戰時文物損失數量及估價總表》包括了17個省(東北除外)的圖書、文物、書畫、拓片、史跡、古建築等損失,共計360多萬件,1870箱,741處史跡。

日本侵略者對中國文化的破壞,對古籍古物的破壞和劫掠,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和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