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詩人杜甫的故事

詩人杜甫的故事

杜甫(712二月12-770)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作品以社會現實主義著稱。雖然杜甫生前名氣並不顯赫,但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詩人聖人杜甫的故事。歡迎參考!

現存杜甫詩歌約65,438+0,500首,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是深遠的,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杜甫為什麽被稱為“詩聖”

社會詩人杜甫以政治興亡、社會動蕩、戰爭徭役、饑餓貧困、貧富懸殊為題材,內容廣泛,時代豐富,趨於現實。杜詩擅長描寫當時的歷史情境,反映唐朝由盛而衰的現狀,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到入蜀,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蕩,寫下了大量的現實主義作品。在他的代表作中,許多現實主義作品,如《兩個為路》,反映了上層社會的奢侈。

由於杜甫的詩歌充滿了對人對事的關懷之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善用理性仔細觀察生活和社會的現實,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了解人們的苦與樂,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繼承和發揚了《詩經》、漢樂府民歌和建安文學的現實主義精神,所以有“詩聖”之譽。

詩人的代表作有哪些?

詩聖杜甫寫的詩有1400多首,寫詩可分為四個時期:

讀書漫遊期(35歲之前):

杜甫遊歷吳、越(今江浙)、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期間到洛陽赴任。後來在洛陽遇到李白,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還送給李白壹首詩。“余逸東是客,他像兄弟。”醉睡秋* * *被子,與日本同行手拉手”,是壹種享受。後遇高適,三人隨梁、宋(今開封、商丘)同行。後來,杜麗又去了冀州,分手後在東麓相遇。可惜的是,由於兩人後來生活的坎坷,這次分開後沒有機會再見面。

被困長安(35-44歲):

杜甫在長安考第壹,最後壹名。後來他給皇帝送禮,給貴族送禮。他只得到壹點點經濟上的支持,過著“早晨扣留富人,黃昏追隨肥馬塵,留下碎杯寒烤,處處藏愁”的生活。“不過,他經常送飯給人”,最後弄了個領政府參軍的小官。在此期間,他寫了《車店》、《兩為道》等詩歌,批評時政,諷刺權貴。《從北京到豐縣,唱五百字》壹書尤為著名,這標誌著他在長安十年的艱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被抓賊當官期間(45歲至48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陷,杜甫拋開家庭,只身前往肅宗。他被安史之亂俘虜,帶到長安。面對混亂的長安,他聽到了官軍連連敗退的消息,寫下了《月夜》、《春望》、《哀江頭》、《傷心陳濤》等詩篇。後來,他潛逃到鳳翔當了壹名拾荒者。因為建議,尚書被貶為參軍丞相。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以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官》、《三別》。

流浪西南(48-59歲):

隨著襄州官軍的潰敗和觀復的饑荒,杜甫棄官隨家人經周琴、銅鼓等地逃往成都。在嚴武的幫助下,他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當入朝時,少尹和蜀中軍閥知道了起義的消息,他流落到子洲和郎州。然後回成都。嚴武死後又漂泊,在夔州住了兩年,又漂泊到兩湖,死在湘江上。這壹時期,他的作品有《水檻寄心》、《《春夜喜雨》》、《秋風破草堂》、《病橘》、《登樓》、《書香》、《黃河兩岸被皇軍收復》、《再顯烏浪》、《登高》、《秋興》、《三絕句》、《隋燕興》等100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