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要領介紹1:學會安靜。
所謂靜,就是讓練習者從現實生活過渡到拳法練習的境界的壹種方式。這種方法叫做“無極樁功”。其主要功能是調理心、氣、息。
所謂心態調整,就是平復浮躁的心情;調氣使氣短平穩有節奏;調息是使自己的身體姿勢達到練拳的要求,即雙腿並攏站立,頭能頂天,眼睛直,下巴收回,脖子垂直,挺胸,雙肩凹陷,手肘放低,腰部放松,雙腿伸直。
就是看起來挺拔,其實並不僵硬。精神上要排除雜念,全身放松,堅持腹部。只有做到這壹點,妳才能專心練拳。只有心態穩定了,才能達到形神合壹的效果。
太極拳入門小技巧第二點:鞏固下盤。
太極拳入門,首先要練下盤穩定,要有發力生根,不能推不能拉。下盤穩了,練拳時才能腿腳從容,上身靈活,動作敏捷。要讓下盤穩定,腿腳力量是基礎。
增強腿腳力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練習“馬步仰視樁”和“虛步樁”。“馬步”就是同時練兩條腿的力量。要求上身挺直,膝蓋向腳尖方向彎曲,雙腳保持平行,但膝蓋不能超過腳尖,而是在腳尖和腳踝之間變化,胯部要圓。
訓練“馬步”壹定要循序漸進。隨著體力的增強,大小腿之間的角度逐漸變小,身材逐漸下降,站樁時間逐漸變長。“虛步樁”是練單腿的力量,左右腿互換練習。
要求壹條腿著地,另壹條腿腳跟輕觸或略離地。發力的腳跟要垂直於身體脊柱末端的長強穴,屈膝。前腿是虛腿,膝蓋微彎。前腳和後腳的橫向距離保持在10 cm左右。其他的和“馬步平”壹樣。
以上是太極傳努力紮根築基的做法。要練好這門功夫,必須要有毅力,能吃苦,能吃苦。如果妳堅持下去,妳壹定會取得好成績。
太極拳入門指導要領三:正確掌握身、眼、手、法、步。
身眼機動是太極拳入門最基本的要素,指的是拳法中的身形與姿勢、眼神與眼神、手形與手法、步形與步法。
太極傳入門級身材要求站直。也就是說,身體形態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百會穴在頭頂,命門穴在腰部,銀輝穴在壹條直線上。即使個別動作需要像“海底針”壹樣前傾,這三個穴位的連接仍然是壹條直線。
楊太極拳的“中庸”與吳太極拳的“中傾”都是如此。姿勢是以腰為軸帶動四肢,上肢以帶臂、肘帶臂、手帶肘運動;下肢運動是用帶和臀,用臀和膝,用膝和腳來進行的。
眼睛是太極傳的精神面貌。練太極拳要形神兼備,即通過動作展現太極拳的氣勢和魅力,要求眼神和肢體動作的配合,從而體現精神和氣質。
所以太極拳入門拳有“手對眼”和“眼對手”的要求。演練中不註意眼法,動作就毫無生氣;如果運用得當,會充分展現太極拳的精神內涵,富有表現力。
用眼方法主要有兩種,壹種是“盯”,壹種是“跟”。“凝視”常用於固定的或瞬間的停頓,表示眼睛直視前方,達到專註,表現內心的精神面貌;“跟隨”是指對眼睛或身體某壹部位或設備的操作,直到動作完成並變成圖案。“隨視”應用於動態情境,即“勢隨神動,手達目”。
太極拳入門手型有三種,分別是掌、拳、鉤。掌分為俯臥掌、上翻掌、直立掌,直立掌又分為直立掌、側掌、橫掌,均為波紋狀。拳擊分為平拳和鉆拳。
技法上有很多種變化,除了太極十三式中的八式,即壓、撫、擠、壓、挑、插、肘、靠、沖、動、沖常用。鉤手壹般用在抱捏的動作中。
太極拳的練習原則。
太極拳是壹種內外兼修、動靜結合的拳法,是中國特有的健身武術之壹。太極拳是壹種溫和的全身運動,對身體各方面都有好處。適用於老年、體弱、輕度冠心病、肺結核、肝炎甚至癌癥患者。可練性強,老少皆宜。太極拳的特點是松、靜、柔、深。
1,放松就是放松。放松肌肉和精神,采取自然的站姿,舒適自然。練拳時動作輕柔圓潤,無需緊張用力。隨著全身放松,血管也會放松,可促進血壓下降,增強血管彈性,加強心肌營養,有助於防治各種心血管疾病。
2.靜是安靜、清靜、專註、不受雜念的狀態,對調節大腦皮層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有獨特的作用,對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3.柔韌性是指動作輕柔壹致,不急不躁,上下、內外結合,眼球轉動,步調相互變化,使身體各部分有機配合,可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改善器官間的協調性,從而增強人體各方面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
4.深呼吸均勻、細、深、長,平靜穩定,沈入腹部,加強呼吸深度,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加肺活量,對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幫助肺結核患者康復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