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紫砂器的收藏與創作

紫砂器的收藏與創作

始於明朝。第二年周出版的《陽顯明壺系》是我國第壹部研究宜興紫砂的專著,記載了當時30位著名制壺家及其部分作品。後來有清代乾隆年間吳倩的《陽羨明陸濤》,記載了明清39位陶藝家及其部分作品。1878年,日本奧三郎魏兵所著《明胡塗錄》記載了他收藏的32把茶壺,並附有圖紙和銘文復印件。收藏家和鑒賞家李靖康和張虹,壹個是“百虎山亭”的主人,壹個是“碧山壺亭”的主人。1934年,他們在香港出版了《楊先砂壺考辨》,按年代系統,壺藝傳記,制土,窯火制作,從化鑒賞,文人,人物等題寫。他的壺藝傳記包括七位創始人,正傳三十五人,劉亞五十五人,待考三十五人,共壹百四十五人。下冊有113張圖片。

1963年,全國工商聯編纂了《宜興陶瓷史》,記載了金代陶工1人,明代38人,清代24人,近代13人,* * 76人。65438年至0978年,宜興陶瓷工業公司編制了《紫砂陶器造型》,收集了施大斌、徐友泉、、陳滿生、、楊鳳年、邵大衡制作的238種壺樣、102種壺樣和16種其他傳統造型,共計356種。1981香港市政局第六屆亞洲藝術節宜興陶瓷藝術展共收到明代15人、清代51人、近代14人的作品,其中明代24件、清代79件、近代16件。1982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與日本美並武學會合作出版的《中國陶瓷全集(日文版)》第23卷,姚謙、蔣贊初主編的《宜興紫砂》收224件,其中壺159件,壺33件,其他61件。

香港羅桂祥先生壹生收藏和研究紫砂器皿,將其藏品捐贈給香港市政局,並建立了茶具文物館。目前收藏已超過1000件。1986年,羅氏寫的《宜興陶》(英文片),為龔純、史大彬等42位陶工做了傳記,邊24人,* * 66人。書末有431個索引名稱或單位,全書244冊,空前完整。羅氏公司在紫砂器皿的禁錮和錢幣識別研究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並得出了壹些規律性的結論。他認為,不同時期書法的特點是:萬歷年間,以歐體楷書刻於壺底;明清時期,刻名和印章並用;康熙以後,刻字減少,壺底印在外面,或者蓋內,加蓋底。羅氏還研究了紫砂器皿的階段。他把歷史上的紫砂器分為四個時期:明初及以前、明初、清初、19世紀初、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