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建築出現在什麽時候,當時的建築是什麽樣的?
中國的建築始於黃河和長江流域。在黃河流域發現了7000多個新石器時代遺址。最早的是河南新鄭的裴李崗和河北武安的磁山,距今已有7000-8000年。黃河流域的原始農業村落占地數萬至數十萬平方米。典型的村落遺址,如仰韶村遺址、安半坡遺址、鄭州河村遺址等,多為淺穴或地面建築,以木骨架貼草泥為墻體和屋頂。在龍山文化晚期,有壹個公寓建築遺址,壹般有石灰地面,明亮耐用。陜西臨潼姜寨發現的仰韶村遺址,居住區房屋分為五組,每組以壹座大屋為核心,其他較小的房屋圍繞中間空地和大屋呈環狀排列,反映原始部落的生活狀況。Xi安半坡原始部落遺址讓人想起原始建築的藝術形象。場地平面為方形或圓形,地面挖成洞穴狀。四周的椽子從洞口支撐起來,交給中柱的頭部,中柱上覆蓋著草筋和泥土,頂端打結,形成不規則的正方形或圓錐形。門口是橫跨兩個斜坡的遮陽篷,與它們的圓錐前部相連。有趣的是,中國的半坡遺址早已裝飾壹新。正如楊鴻勛所說,“壹個值得註意的問題是,在Xi安半坡有壹個浮雕或雕刻的泥塑殘片,似乎是壹個動物形象。如果是正確的,可以證明仰韶文化的建築裝飾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建築裝飾的出現,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有了審美意識。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最早的祠堂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遼寧省紅山文化遺址。在這個遺址中,發現了壹座大型女神廟,並出土了幾件裸體和彩色的女神泥塑。這可以說是中國可見的最早的寺廟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