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李隆基的政治倡議

李隆基的政治倡議

人事制度即位,先以姚崇、宋敬為相,後以張、、李、杜洛、韓秀、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各司其職,使國家大事充滿活力。此外,李隆基在這個時候可以虛心接受教練,所以政治是清晰的,政治局勢是穩定的。

李隆基采納了張九齡的建議,制定了官遷制度。在北京官員中挑選有能力的人,把他們調到總督府,鍛煉他們的處理能力,培養行政經驗。同時,他還選拔在巡撫衙門有所作為的人,提拔為北京官員。這種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理解和信任。在選拔人才方面,李隆基還改革了科舉制度,限制進士科目的數量,以減少冗員的出現,提高官員的整體素質。在整頓吏治的第三年(715),玄宗明確宣稱:“只有官員不被過度提拔,才可以白給,但只許功名和器械,不許假人。”他決心任人唯賢,任人唯賢。整理秩序是官僚主義。首先是嚴格執行公務員選舉制度,淘汰冗員。自唐中宗以來,公務員選拔制度壹直非常混亂。公主、公主、權貴親屬不僅賣爵位、封號,還不經過吏部就搞“斜封官”。於是,出現了洋仆、考官、校對員等各種名目的官員,冗員充斥政府。開元二年,玄宗下旨召回所有外朝官員,審查,嚴控選官,並規定以後不得有戰功,吏部、兵部不得重視官員。結果是“大修,十之八九”。這樣,既克服了冗員、人浮於事的現象,又提高了政務效率,節約了國家支出。玄宗以前的監察制度,因為人們對北京官員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對外職,所以地方官員都是由年事已高、才華橫溢的人擔任。為了革除這壹弊端,玄宗在開元二年特別下旨,從京官中選拔有才能的人擔任地方政府的督撫、秘書,從地方政府的督撫、秘書中選拔有政績的人擔任京官,“使出入常而不斷。”他特別重視縣令的選拔。開元四年,新當選的縣令被召入大明宮鄭玄廳,皇帝親自考試,看縣令是否通曉治國安民之道。結果20多人不願上任,另有45人被淘汰,“返校學習”。與此同時,頒布了管理整頓官員的聖旨。每年十月任命省法官考察刺史、縣令的政績,分為最、中、殿三等,依次確定優劣,作為改職的依據。軍事制度的改革不僅有效地治理了李隆基的內政,而且有效地治理了邊境地區,收復了失地。這主要是關於軍隊體制的改革。由於原有的政府所有的軍事系統遭到破壞,農民逃亡,部隊來源受到影響。他在李隆基稱帝時,士兵逃亡現象極其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與強大的土耳其軍隊抗衡。

開元十壹年(723),接受宰相張的改革建議,建立雇傭軍。從關內招募了十二萬軍士擔任守衛。這就是長征衛士,也被稱為長征運動員。這次改革是由官兵制向雇傭兵制的轉變。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李隆基已將這壹制度推廣到全國。這壹制度取消了原來政府士兵輪流守衛邊境的做法,解除了各國人民守衛邊境的痛苦。同時,這種傭兵也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障。除了改革軍制之外,李隆基還采取了許多其他措施來整頓軍隊,如頒布軍事訓練聖旨,命令西北軍事重鎮擴充兵力,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官差王茂忠為內外閑穩使,全面負責軍馬供應,使不足的馬匹得到及時補充,提高了戰鬥力。此外,為了徹底解決口糧問題,李隆基下令擴大墾荒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大力開發墾荒,增加糧食產量。

經過充分的準備,唐朝逐漸收復了潁州等地,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民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政權的稱號,重新加入唐朝。安北都城也恢復了,唐朝恢復了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

西部地區政權的恢復經歷了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是收復碎葉鎮,第二階段是恢復絲綢之路。唐朝在西域重新樹立了威信。開元至天寶設十使,唐玄宗設十使。北方形成了平陸、範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溪四鎮,並在北方的藝兮設了八使。與建南和嶺南城鎮壹起,成為固定的軍區。我們的使臣受命時,給了他雙旗雙節,使他能被軍隊專殺,行走時建節,在府中建六旗(旗號),威力無比。我們的使節集軍政財政於壹身,往往壹人管兩三鎮,多的達到四鎮,比魏晉總督還權威,被稱為解珍。所以外重內輕,導致了天寶末年的安史之亂。唐玄宗為了增加國家收入,打擊強占土地、隱匿土地的豪強,發起了查田並包戶運動。當時豪強占領農民的土地後,稱之為家鄉以外的土地,還把逃難的農民變成自己的私家,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從生元年(765,438+02)到開元十三年(725),李隆基的查田蓋戶運動收到了實效。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勸農蓋田大使,並設置十個勸農使和判官,派往各地視察隱蔽的土地,庇護農民。然後所有檢測到的土地都會被沒收,分給農民耕種。被隱瞞的農民也登記在冊。這樣壹年增加的客戶錢高達幾百萬。

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李隆基使唐朝的經濟走上了正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唐朝初年雖未封禁佛教,但其發展受到儒道兩家的制約,尤其是道教的推動,使得佛教的發展沒有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到了武則天時期,為了從宗教上打擊李,武則天對佛教采取了縱容的態度,使佛教迅速發展起來。基本上全國各州都有佛寺。僧侶不僅在國家的掩護和縱容下吞並土地,還想盡辦法逃避國家稅收。僧侶人數的大量增加減少了承擔賦稅和徭役的人數,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開元二年(714),李隆基下令減少全國僧尼人數,最終使僧尼人數達到12000人。接著,李隆基下令禁止新建寺廟、鑄造佛像和抄寫佛經。官員與僧尼的交往也被禁止,這使得佛教在玄宗時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重視文化事業中的圖書建設,重視圖書建設。開元三年(715),邀請褚無良、馬懷素等人討論史館經典。因為《內廷》是唐太宗和高宗時代遺留下來的舊書,經常讓宮人管理,不完整,沒有增補。卷本雜亂,難審,褚無良、馬懷素引學者整理。

開元七年(719)下令:“異書皆借官所撰。”馬懷素、袁行沖、吳京、舒威等20多位學者在秘閣數年編校,成為200卷的《群書四錄》。後來有了書院等專門的藏書機構。開元十年(722年),在東宮李澤廳設立李政書院,次年設立集賢書院,進行藏書和校書工作。開元時代的藏書是唐代最繁榮的。總數3060,51.852卷;道經、佛經2500余部。長安、洛陽有四本書,分甲、乙、丙、丁,排列在經、史、子、紀四庫。史稱“開元文集最備”,藏書七萬卷。薊縣書院學士張越等四十七人奉命分經。開元五年,玄宗聽說有壹批僧人學識淵博,特別精通天文歷法,就把他招到京城。為了準備這位顧問,他特地把他的壹行人安置在王宮的廣泰廳,並多次拜訪他,詢問治國安民之道。

開元九年(721),玄宗聖旨壹行改革新歷法,糾正舊歷法的錯誤。第壹,小組制作了十二生肖巡儀,確定十二生肖的進退。然後,壹條線用它來衡量二十八星座和天球北極的度數。在實際測量中發現,二十八宿的位置與古籍中記載的位置不同,證明恒星的位置是不斷移動的。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的恒星自行學說早了近千年。

另壹項科學成就是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命太師監督南宮等人測量南北的影子和北極的高度,發現影差與距離的比值並不固定,證明了以前“王千裏,影差壹寸”理論的謬誤。利用自行設計的“重疊矩圖”儀器和畢達哥拉斯圖計算,該小組得出結論:南北相距351裏80步(約今天的129.22公裏),北極高度相差1度。壹群人現場測量子午線長度,這不僅是中國天文史上的創舉,在世界上也是第壹次。測得的子午線長度雖然不是很準確,但接近現代測得的數字(111.3km),方法科學。

《大衍歷》的撰寫是唐代天文歷法領域的新成就。在研制生肖巡儀的基礎上,該組查閱歷代歷法,考其得失。開元十五年(727),寫了壹個草稿。他死後,張特金和歷官陳繼續編歷,次年成書,十七年開始發行新歷。大衍歷提出了正確的“定氣”概念,並推算出農時對應的二十四節氣。從漢初的太初歷法到唐高宗的林德歷法,共有二十三個學派。雖然接近天體運行,但不如大衍歷準確。“依靠數字的方法是堅實而容易的。後世雖有改作者,但皆照仿。”李隆基的拱墅,尤其是善八分和曹彰,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禦用書法家之壹。《舊唐書》說李隆基“精於音律,善寫八分”。書法工整、清晰、美觀。它在唐代書法中占有壹定的地位。唐竇儀《舒舒賦》雲:“開元應幹,靈動,有雄渾之氣,碑雄偉。他思如泉湧吐風,筆為海吞鯨。”《古今法律書館》雲:“唐·黃明公分八章草,豐饒蔥郁。”流傳下來的書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鸕鶿賦》、《嵇泰山鳴》、《石臺小經》。

《鵝賦》起筆收筆,剛正別致。書的風格很美,結構很豐富,用筆很粗。從整體來看,書法蒼勁有力,渾厚蒼勁,具有典型的唐代風格。這本書是在“二王”之間出版的,逐漸變胖,模仿傳統家學。向過去的幾代人學習。明代的方對此帖評價說:“結構精巧,筆法縱橫”。詹鳴靖峰《東圖玄卞蘭》雲:“字徑如此之大,渾厚爽氣,氣勢磅礴,蓋以法帝敕令。”梁青梁《成金齋集魯文》雲:“失意則得楚之趣,開米之門。”清代吳奇珍的《字畫書》也說,“書法優美,結構豐富,沒有山野精神。”清代楊守敬《學記》:“明帝之碑,已成成熟學派。此帖柔軟有骨,可自傳。”此賦是唐玄宗書法墨跡傳世的唯壹壹部獨本,是唐代稀世珍品,堪稱人間瑰寶。

此帖書法錯落有致,濃墨重彩,給人壹種敦厚之感。用筆精準,有輕有重,用筆紮實有重,大氣飽滿,渾厚舒展。黃曰:“玄宗之書,斑斑點點,猶有祖父之風。”將此帖與唐太宗的溫泉明、晉祠明對比,確實可以看出同源,但唐太宗的風格還是不同的。清代王文誌的後記:“帝王之書,字裏行間壹龍壹鳳,非人文主義者所能及。看到這首頌歌,還是讓人覺得開元是輝煌的,是傑出的。”李隆基有著豐富的音樂才華,這對唐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喜歡親自演奏琵琶和結鼓,並擅長作曲。他寫了100多首樂曲,如《彩羽》、《小破陣曲》、《好春光》、《秋風高》。他登基後,在宮中設立了教學工場,“梨園”是專門訓練演員的地方。唐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的樂感非常敏感。他經常自己坐在鎮上。梨園合奏團的弟子出了壹點小差錯,他都能馬上察覺並糾正。這就是後來稱這個劇團為“梨園”的由來。

他還創作了《色菊藤》、《乞舞》、《姚大荒》等92首節骨眼歌曲,並創作了多首節骨眼獨奏曲。

李隆基也非常喜歡跳舞。相傳根據河節使者楊從印度傳入的梵歌改編了著名的《衣帽舞》的曲調。也有人說,月宮仙女抱著壹個夢想,和他壹起創造了這個夢想。不管有多傳奇,《衣帽舞》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李隆基會演奏很多種樂器:琵琶、二胡、長笛和架子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