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夜間停車欣賞

夜間停車欣賞

沒有回報的半衰期似乎是壹個轉機。我夢想今年去巴東。

我走了壹輩子路,路進了千峰萬峰。

左鄰右舍有時來求火,廟裏到處求風。

晚潮泊淮南南岸,夕陽啼啼。詩的第壹副對聯表達了人生經歷的感受,說自己在路上漂泊了很久,像壹棵隨風飄蕩的散草,沒想到今年又去了巴東。是前人用來形容不確定職業的常用比喻。陸遊用在這裏,不僅很符合他的人生經歷,而且因為不久前離家而特別傷感。“不歸”二字,結合陸遊壹生光復國家的責任和前線作戰的願望,不僅僅是說他如飛檐走壁,不得安寧,而是說他還在夔州,還遊手好閑,所以不滿不能為國出力。第二句寫巴東,構思巧妙。我沒有說實話,而是說我夢見了巴東,既說出了我的目的地,也表達了我復雜的心情。臨行前,陸遊寫了壹首《投梁參政》的詩。他直言自己“末年走在壩下,辛辛苦苦打飯”,“卻為自己的死擔憂,對此壹無所知,不會載入史冊”。他夢見巴東,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當然,三峽行蜀道之難也是重要原因。所以第二副聯思此行前途之苦,說蜀道壹生險地,將踏入深山。這兩句是想象的話,也可以理解為我在夢裏說的話。在寫《很難走》的時候,我不禁感嘆這個世界是艱難的。

詩的前兩聯說明了夜遊乘船的原因和陰郁的心情,第三聯正式進入夜泊的話題,通過靠泊時的壹個小事件和眼前的風景來表達。鄰船求火,鄉廟船夫求順風,好像隨便就出來了。事實上,他們用火來解釋夜間停車,用寺廟來解釋停車的地方並不是壹個很荒涼的地方;在這盡頭,順手拿出夜泊的地方是淮南岸,夕陽、烏鴉、守備樓盡在眼前。結尾的句子非常悲傷,與詩人的心情非常吻合。瓜州屬於陸遊曾經工作過的鎮江。當時他鬥誌昂揚,滿懷希望,以至於後來在詩中自豪地宣稱,他的經歷是“雪夜渡瓜州”。如今重歸故裏,他看到眼前壹片蕭瑟的風景,感嘆仕途何其艱難,壯誌難酬。可想而知,他內心感受很深。

陸遊《九月壹日壹夜讀詩》說他早年學詩,“殘跡向人乞”。自48歲在南鄭從軍以來,他從現實中汲取創作源泉,體會到詩人的三昧。這首詩是陸遊在南鄭參軍前寫的,風格遠不如他後期作品的蒼勁。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他對江西詩歌作家的借鑒。

但全詩看似行雲流水,卻仍能情動相連,工整工整,是他早期詩歌中的好篇章。清代劉熙載《藝綱》說陸遊的詩“懂為言,而淺為深,平淡而奇,故味十足”,指的就是這類詩。陳艷《宋詩精華》說:“翁、石虎、成齋皆倦遊,石虎談退之樂,陸、楊談路之苦,似與官職大小有關。”這個評論恐怕沒有真正說出來。

參考資料:

1,苗嶽等。宋詩鑒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2012.7再版):第918-919頁。2.陸遊。陸遊經典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