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這件事還得從秦始皇說起。秦始皇統壹中國後,以法為教,以官為師,實行“焚書坑儒”。百家爭鳴的書,除了法家之外,大部分都不可避免地陷入秦火,其中儒家經典《尚書》當然難逃壹死。在這種情況下,傅生博士把手中的歷史書藏在了房子的墻壁裏。西漢初年,傅盛拿回了這本書,但竹簡大多破損。經過他的整理,終於得到了完整的28件,他在齊魯大地不停地教導弟子。這個版本的《尚書》是用隸書寫成的,所以叫做《金文尚書》。
孔子
漢武帝時期,魯公在孔子的古宅中發現了壹部較老版本的《尚書》,是用先秦的字體寫的,所以被稱為“古文尚書”。經過孔安國的整理,共有44部古文書籍。這本古代史很有可能是壹本偽書。
孔廟
到西晉永嘉之亂時,中國遭遇第二次文化危機,很多文獻在動亂中消失,包括現代文學史和古代文學史。東晉建立後,經學受到廣泛追捧,在張羽,石梅鸞贈送了壹本《古代文學史》。這個版本的《尚書》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尚書》版本,這個《尚書》的問題比較大。首先,這本書有58篇,就是把劉向和鄭玄提到的58篇古文加起來的數量。這部歷史書很快得到了政府的認可,然後成為了經典教材。唐朝時,孔撰寫了《五經正義》,而《尚書》的部分內容就是以此版本為基礎的。
但是紙包不住火,到了唐代人們開始懷疑它的真實性。宋代學者吳坤對此進行了正式考證。經過元明清學者梅琨、梅琨、顏若渠、惠棟的考證,最終確認該書為偽書,被稱為“偽古史”。尤其是書中的虞書、夏樹、尚書這三個部分,基本上沒有任何史料佐證,其中描寫的人物也沒有任何瑕疵,實在不可思議。
但是很多人仍然堅信這個版本的《尚書》不是偽書,而是經典,所以《尚書》的真偽經過了壹千年的爭論也沒有停止。2008年,清華大學得到壹批竹簡,學者們以每年壹輯的速度整理研究,現在已經出版了八輯。這些竹簡的內容很多都是戰國時期的《尚書》和《逸周書》的內容,比如《尹稚》、《殷谷》、《成谷》、《寶訓》、《黃門》、《祭齊桓公》、《金煥》、《告天命》、《厚父》、《封無極》等
清華竹簡
從這幾章的內容來看,《逸周書》比較真實,但今天的《尚書》有很多虛假的地方。例如,清華竹簡中的壹篇文章《取命》,是西周時期的文獻,是《尚書》中失傳已久的“命”的真跡,證明此版《尚書》中的“命”是“偽古文”。“取經”的措辭古雅,內涵豐富,與傳世古文《取經》的內容完全不同。傳世古文《唐明》不僅題目有誤,而且內容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