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朝政府發行的唐本草,也被稱為唐鑫修本草,有時也被稱為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原指文獻三部分,即本草、藥圖、圖經。據大多數文獻記載,上述三部分共有54卷;《本草》20卷,《本草目錄》1卷,《藥圖》25卷,《藥圖目錄》1卷,《圖說》7卷。《本草》講的是藥物的性質、味道、來源、炮制、功能和主治,而《草藥圖》是對草藥圖的描述性文字。土井和堯土早就失傳了,考不上了。只是這部分的本草,雖然宋代以後不再流傳,現在也只是壹個零碎的版本,但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還是留在後世的《本草》中,至今仍為人們所重視,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只是簡單的指這部分的本草。
新修訂的《本草》共收藥850種,比《本草註》多114種。詳細介紹了每味藥的性味、來源、采集、功能和主治。在編撰體裁上有所創新。為便於正確識別集藥和用藥,除傳統本草外,還開創性地繪制了詳細的《藥圖》,並以“插圖”加以說明,約占全書篇幅的三分之二。
《新修本草》出版後,在中國廣泛使用了300多年,後又傳到中國的東鄰日本,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