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書籍中常見的補充文章類型有哪些?

書籍中常見的補充文章類型有哪些?

教輔書種類繁多,其編寫要求、表現形式、編排方法也各有特點。本文主要介紹壹些常用和常見的輔助文字。壹、封面文字和扉頁文字封面文字是書的封面、封底和書脊上應設置的文字,如書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稱等。扉頁文字是應設置在扉頁、版權頁和附頁上的文字,如版本記錄、出版物中的圖書編目數據等。二、內容概要、作者簡介、刊頭序言、刊頭後記、例題及封面標語。內容提要是對本書內容和特點的簡要介紹和說明。作者簡介是對作者身份的簡要描述。出版前言是從編輯工作的角度,以出版者的名義向讀者作出的說明性文字。後記是編者在完成編輯工作後所寫的文字。壹個例子是解釋壹本書的內容和編譯類型的文本。封面標語放在圖片的文字封面、封底或腰封,評價推薦這本書。3.前言、序、序統稱為“序”,是放在正文前面的獨立文章。前言又叫“序”,前言又叫“引言”、“前言”、“寫在前面”。序文和序文的內容和要素基本相同,但習慣上序文多用於學術價值和文化內涵較高的作品,序文多用於教材和演繹作品。前言可分為自序、他序、代序、原文序、譯文序、修訂版序、初版序等。前言由作者撰寫,壹般包括寫作意圖、基本內容、編寫體例、寫作背景、資料來源、寫作過程、主要特點、存在問題、讀者、作者寫作分工、獲得的幫助等。,都是不適合寫在文中但需要向讀者解釋清楚的問題。他的序言是別人寫的,但部門可以是“序言”可以有多個序言,壹般包括對作者的介紹、對作品的分析、價值評價以及對某些問題的深入探討。如果序文和序文並存,則序文應在序文之前,以示對序文作者的尊重。替代是指作者選擇壹篇文章來代替前言,文章標題後可以用括號括起“替代”二字;有了替代秩序,就不應該有自秩序或其他秩序。原序壹般只存在於引進的書籍或編輯的書籍中,指原作者的序言。翻譯順序壹般只存在於導入的地圖中。除了說明翻譯原因、翻譯過程、詞語的翻譯劃分外,還可以介紹原作者的基本情況、創作意圖、寫作背景、作品的基本內容、對作品的分析和價值評價等。如果翻譯順序和原文順序同時存在,翻譯順序應在原文順序之前,以表明翻譯順序介紹了包括原文順序在內的整部作品。修訂版序言或初版序言只存在於圖書修訂(不重印)時,壹般是因為新版補充了原有內容,修改了原有觀點,需要在新版序言中說明;新序與舊序同時存在,舊序應註明版本(如“初版序”),新序應在舊序之前,以表明新序介紹了包括舊序在內的整部作品及其所包含的變化和發展。前言長短不限,重要的是壹定要有意義。盲目的自我欣賞或廉價的奉承,是序言或其他序言的大忌。4.後記和後記是放在書末的說明性文字,其內容和要素與通常的“後記”、“附言”相似。後記是相對於前言而言的,後記和後記是相對於前言、引言、前言和引言而言的。後記、後記、前言、前言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序跋壹般說明本書的創作意圖、基本內容、編纂體例、讀者對象等,後記或補充序跋的不足,或說明書稿完成後的新情況,或對他人在寫作過程中給予的幫助表示感謝。後記只存在於翻譯的書中。當書中沒有譯序或譯者序時,它具有代替譯序和譯者序評價原作者和作品的功能。如果有譯序或譯者前言,後記重點說明翻譯和校對過程及其他技術問題。後記和後記壹般應該是譯者寫的,少數也是別人寫的。後記在書的後記之前。5.目錄,或稱“目錄”,是在正文之前表示壹本書的基本內容和層次結構的部分,壹般包括正文的標題和壹些相關的輔助文章,兼有檢索和介紹功能。多級書名的圖書至少應收錄兩級,3、4級及以下書名應根據實際情況納入目錄。設定目錄的內容要堅持詳細、適當的原則,避免繁瑣的細節。如果這本書是多人合集,每部作品的標題後面都要加上作者(譯者)的名字。序言、後記、附言如系他人所寫,也應註明其姓名。所列各級標題應標明其在書中的頁碼。目錄壹般由作者編寫,編輯檢查、修改、補充,但也可以由責任編輯編寫。目錄中的頁碼應由校對人員在第三次校對後填寫。6.註解是用簡短的文字對書的內容或文字的描述。註釋的種類很多,不同情況下有異同:有的解釋文字、符號和外文,有的解釋資料和引文的來源,有的對文字內容進行修改、整理和補充,有的進行評論和解釋。附在正文後的註釋或註解(正文中的文字說明或附在引文出處後的解釋印在正文中,字級或字體往往與正文不同,用括號隔開),在本書中視為正文的組成部分,其他類型的註解則歸入補充正文範疇。下面是壹些常見的主要註釋形式。1.腳註。也叫“頁邊註”和“頁末註”。它要麽對文中的文字進行解釋,說明引用的出處,要麽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修改、補充和說明。帶有引用來源內容的腳註應包括某些基本描述項,如本書第八章第五節所示。2.文末備註。其內容與腳註相同,印在書正文的某壹部分之後(按這部分的性質可分為“段後註”、“章後註”、“條後註”)或全文之後(即“書後註”)。註釋的文字按順序編碼,文末註釋的順序碼必須與之壹致。3.重復音符。這種註釋在古籍選註中較為常見。上壹篇文章已經註釋了壹個詞。如果再次出現,請參考上壹頁的註釋。或者根據該詞在不同地方的用法差異,各有側重,相互呼應。4.翻譯筆記。第壹個意思是指對古籍內容的註釋和翻譯;第二層意思是指譯者在譯著中添加的註釋。5.自註。這是本書作者加的註釋。6.原始筆記。這是原作者在古籍、譯著、多人合集的部分註釋。7.編者按。這是編輯或出版商在選擇或編輯過程中添加的註釋。各種註釋的分類原則不盡壹致,所包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實際表現中會有重疊的地方(比如腳註、後文註釋往往可以是自註、編者註、譯者註)。七。附錄這是附在壹本書正文後面的各種材料,與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或與正文內容有關但不適合放入正文。狹義上包括補充主要內容的文章、文件、圖表等相關資料;廣義上還包括參考文獻、翻譯表、索引、重大事件年表等等。附錄可以由譯者完成,也可以根據需要由編輯制作。附錄應簡潔、可靠、新穎、實用。8.參考文獻這是壹份參考文獻和引文的列表,當腳註中不能壹壹註明引文來源時,這些參考文獻和引文列在書的正文之後或每壹部分之後。本書第八章第五節詳細介紹了應該包括的基本內容項目。參考文獻壹般由作者完成。列出參考文獻的原則是簡潔實用,列出的文獻應該是作者讀過的有實用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的發表既體現了學術規範的要求和對原作者的尊重,也為讀者查閱和研究提供了方便。9.索引索引,又稱“引言”和“總覽”,是將圖書中的特殊項目或多個項目按壹定順序排列的檢索工具。索引是詞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術著作和工具書也要配備索引。按標題可分為主題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詞索引、作者索引、文獻索引、筆畫索引、綜合索引、引文索引等。按印刷形式可分為背索引、單卷索引等。排列順序通常是字母順序、筆畫順序、部首順序、拼音順序、分類或主題順序。索引有時由作者完成,但有經驗的編輯或其他相關出版人員可以做得更好。標引的原則是條目完整簡潔,編排科學規範,便於檢索。索引應放在後記或後記之前,出版物後記之前。十、重大事件年表重大事件年表是按時間順序記錄重大事件的表格,兼有參考和檢索功能。附在壹本書上的事件年表大多與該書的基本內容有關,少數提供了全面的背景。重大事件年表壹般由作者完成。編寫原則是全面、詳細、適當、簡明、有益於參考。XI。名詞解釋名詞解釋是對文中壹些特殊術語的解釋,多用於社會科學、科普書籍、翻譯書籍中。它通常是由作者或編輯寫的。寫作的原則是簡潔。十二。譯名對照表譯名對照表是列出中外人名、地名、事物名及其他專有名詞的原譯名的表格,兼具參考、檢索和解釋功能。壹般譯著、工具書等涉及外國事物較多的書籍,往往在正文後附有譯名對照表。可以按漢字排序,也可以按外文排序。翻譯表可根據標準出版物編制,並由譯者或編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補充。十三、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輔助文字,屬於書籍輔助文字和標語頁文字、介紹頁文字、題詞頁文字、勘誤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