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起源於1965年美國伊萬·薩瑟蘭在IFIP會議上發表的壹篇題為《終極顯示》的論文。論文提出,人們可以把顯示屏看作“通過它觀看虛擬世界的壹個窗口”,從而開創了研究虛擬現實的先河。1968伊萬·薩瑟蘭成功研究頭盔顯示裝置和頭手跟蹤器。由於技術原因,80年代以前VR技術發展緩慢,80年代後期信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VR技術的進步。90年代初,國際上掀起了壹股VR技術的熱潮,VR技術開始成為壹個獨立的研發領域。[1]
VR系統的基本特征是三個“我”:沈浸、交互、想象,強調人在VR系統中的主導作用,使信息處理系統適合人的需求,與人的感官感受相壹致。VR系統主要分為四類:沈浸式、非沈浸式、分布式和增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