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世祖時期,元世祖的軍事和政治勝利使他渴望在海外宣威,他也想讓這些海外鄰國向他致敬,就像漢唐的國王壹樣。朝鮮向元世祖投降後,元世祖急於讓日本向他投降。因此,從至元三年到至元十年,元世祖連續五次向日本派遣使節,勸說日本向朝鮮派遣使節。當時統治日本的鐮倉政府態度非常堅決,拒絕答復。在這種情況下,元世祖不再優先考慮使者,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的十字軍東征。元世祖壹生中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征服日本的戰爭。第壹次是致遠十壹年,向日本派出漢蒙軍兩萬五千人在內的九百艘戰船。雖然元軍小勝,但日軍抵抗也很頑強,元軍難以深入。元軍戰船遇海風後,倉皇撤退,第壹次遠征日本結束。日本稱這場戰爭為“文永之戰”。第二次是在致遠十八年。這壹次,元世祖派出兩支擁有4000多艘戰艦和14萬士兵的軍隊入侵日本。由於元軍總司令內部矛盾、不和、指揮不協調,日本有抵抗元軍的經驗,又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戰爭中毫無建樹。後來遇到風浪,損失慘重,第二次征服日本宣告失敗。日本把這場戰役稱為“紅安之戰”。這兩次遠征中國,激起了韓國人和韓國人的反抗。從那以後,元世祖再也沒有派壹條船去送死。
元政府和日本政府處於戰爭狀態,但民間交流,尤其是商業交流從未停止。戰爭停止後,更多的日本商船來到中國。清遠港(今浙江寧波)是對日貿易的主要港口,日本商人經常在這裏交換市場。元政府對日本商船進行檢查並劃點後,允許日本船只登陸市場。此外,在福建、山東等地,日本商船也不時駛來。據統計,從成宗九年(1305)到十年(1350)的45年中,有33年有日本商船來元。這只是壹個粗略的統計,實際上還不止這個數字。中國的出口商品以瓷器為主,此外還有銅錢、香料、卷軸、佛寺等器皿。日本人將黃金、劍和扇子輸入中國。
除了商人,來袁最多的是日本僧人。只有在太定三年(1326),元朝“將瑞幸等十四名日本僧人遣送回國”,可見僧人來元朝的人數。據日本歷史學家統計,來元朝的日本僧人多達220人。他們向中國僧侶學習佛經,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