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三國演義》主要版本簡介

《三國演義》主要版本簡介

現存最早的出版物是《通俗三國演義》,成書於明嘉靖年間(1522)。全書24卷,240篇,每篇前有七言壹句。卷首由弘治甲寅(1494)雍(蔣大器)作序,嘉靖壬午修祖子(張)作序。後來的新期刊,大部分都是從這裏出來的,只有插圖、音釋、考證。在批註、卷數、標題和個別文字上做壹些調整。

等到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誌》的時候,240句話合成了120,回信也從單句變成了雙句。

近年來,學術界註意到,從嘉靖到天啟有許多期刊的書名與《三國演義》不同,如《新編三國誌》、《大字報通俗演義》、《新編三國誌批判三國各方面》等。這種“傳”系統與“演義”系統版本的區別在於,關羽次子關鎖(或華)的故事穿插在“傳”系統的《三國誌》中,除了在情節和人物形象上有壹些不同外,目前學術界對兩種體系孰先孰後,誰與羅貫中原著接近,看法不壹。也有壹些學者認為嘉靖本與《三國誌傳》同源,兩種制度的差異只是在抄寫過程中產生的。

清康熙年間,毛倫、毛宗崗父子以李卓吾的評點為基礎,參照《三國誌傳》,對書名、正文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增刪,並作了詳細的註釋。毛本的《三國誌》道德色彩更為正統,但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評論也充滿了精辟的見解,因此成為日後最受歡迎的壹本書。附近的人往往簡稱它為《三國演義》,並逐漸將其與《三國演義》混為壹談,甚至用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稱謂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