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成果的備份實踐

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成果的備份實踐

姜紅明天王爽春

(江蘇地質檔案館)

電子地質資料是江蘇省地質檔案館紙質地質資料掃描數字化的重要成果,也是解決地質資料檔案長期集約化保存問題的重要載體形式。因此,保證數字化地質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和長期可讀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重點介紹了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在匯交過程中的數據備份過程以及數字化成果備份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地質數據備份載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長期以來以紙質為主要載體的地質資料采集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紙質地質資料數字化掃描形成的地質資料將是未來社會使用的主要載體形式,也是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化地質數據的安全備份不僅能促進地質數據信息化的發展,保障地質數據的信息安全,還能使地質數據為全社會提供更廣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務,奠定強大的數據保障基礎。

1地質數據數字化成果數據匯總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主要體現,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主要載體,是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解決地質資料檔案長期集約化保存問題,我省於1998年初開展了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的實踐。經過十年的不斷努力,江蘇省地質檔案館已完成了館藏全部地質資料檔案的數字化。大部分數字化數據已導入圖書館地質資料檔案電子閱覽室系統,為地質資料檔案用戶提供查閱途徑。部分公益性和基本非涉密地質資料已在圖書館網站上公布,供公眾查閱。

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掃描成果是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妥善保管這些電子數據,是踐行“對歷史負責、服務當下、思考未來”的舉措之壹,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館藏地質資料的數據備份載體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地質資料電子數據的備份是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地質資料成果的電子數據是館藏中的無形資產,數據備份已深入人心。光盤具有存儲得當、使用壽命長、價格低廉、查找方便等特點,是電子數據備份長期安全保存的有效載體。

2.1建立備份管理系統

根據地質資料收集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光盤備份工作規範是壹項重要的工作。因為合理的工作規範和制度可以對整個項目進行管理和監控,是保證電子數據備份規範化和電子數據長期保存的有效途徑。通過明確的管理制度、規範的實施方法和技術手段,實現長期保存的長遠規劃。

2.2光盤選擇特點

記錄光盤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只讀光盤、壹次寫入光盤和可重寫(多次寫入)光盤。備份的數據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可恢復數據,另壹類是憑證數據。對於記錄恢復數據,我們可以重寫光盤,但在地質數據備份中,我們選擇憑證數據的記錄方式,壹次性寫入光盤。

在數據備份中,選擇光盤的記錄格式也很重要。通常有CD和DVD。格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數據和信息的總量。CD的容量是700MB,DVD的容量是4.7GB,根據我館的實際數據量,可以選擇合適的CD刻錄格式。

2.3數據備份生產要求

在數字地質數據備份過程中,光盤制作的本質是數據轉移,將原始數字掃描形成的數據完整、準確、有效地轉移到光盤上。在CD刻錄倍速的選擇上,CD/DVD刻錄的最佳倍速應該是CD最高倍速的0.6倍左右。CD-R的最高刻錄速度應為24 ~ 30倍,DV-R的最高刻錄速度應為8 ~ 12倍..倍速過低會影響工作效率,倍速過高會影響錄制質量。

2.4數據存儲載體管理的必要性

數據備份完成後,光盤的標準存儲是保證數據安全的重要環節。因此,光盤必須保存在-5℃和5% ~ 95%相對濕度下(標準:4℃ ~ 20℃,20% ~ 50%相對濕度)。禁止將光盤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或強光下,以免光盤接觸灰塵。不使用時,應放在光盤盒內,禁止將光盤平放或長時間重疊。雕刻完成後,應裝箱豎立,存放在專用設備中。

3江蘇博物館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備份實踐

為了做好地質資料的安全保存和備份工作,我館制定了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辦法。

3.1建立地質資料匯交數據備份管理系統。

參照國家有關規範和規定,研究制定了適用於我館的《電子地質資料檔案數據備份規定》和《光盤備份規定》。從工作計劃、質量監督、數據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電子地質資料的規範、有序、高效、優質備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3.2館藏地質資料的數據備份內容

鑒於數字化進程過快等客觀原因,初步完成的數字化資料無法嚴格按照檔案號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匯編。為了便於今後電子數據的檢索和管理,將完成的數字地質資料文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分組為1 ~ 100個文件,並將數據轉移到專門的服務器上,為後期數據備份提供數據源。同時在每組文件夾中建立相應的文本文件進行註釋,以便在數據轉移和備份的過程中查詢和參考數據。

3.2.1數據驗證和情況登記

瀏覽和檢查光盤上的各個文件是地質資料數據備份的重要內容。在核對地質資料檔案電子文件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地質資料檔案原盤移交登記表》和《地質資料檔案重組盤移交登記表》的相關要求,做好詳細的工作記錄,填寫好每個地質資料檔案的檔案號、容量和電子文件數量。在計算機瀏覽和查閱過程中,如發現電子文件損壞,必須從庫房借閱原始紙質地質資料進行嚴格的核實和比對,並按地質資料制作的有關要求對紙質資料進行重新掃描和修整,使損壞的地質資料完整。

3.2.2光盤數據備份

將完成光盤瀏覽檢查的合格電子文件數據以4×(5.540kB/s)的速度進行記錄和備份。每備份壹份光盤內容,工作人員都必須對形成的光盤的數據信息進行壹次仔細的檢查和核對,確保數據不丟失、不遺漏、不重復。在地質資料光盤中,必須相應記錄電子文件的數量、電子文件的容量和電子瀏覽的審查檢查。在CD的外盒上,需要壹個CD目錄標簽。光盤目錄標簽的內容包括光盤號、地質數據文件號、數據名稱、電子文件號、磁盤容量、刻盤日期等基本信息。

3.3收集完成

根據工作部署要求,我館精心組織數字化項目組工作人員,歷時7個月左右,完成了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成果移交備份任務。共備份電子數據5699個文件,形成電子文件7637213個,數據容量569.88GB,制作DVD光盤3套(1.41×3 = 432)。壹套保存在博物館,壹套提供給社會使用,壹套異地保存。從而實現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成果的提供和利用、就地保存和異地保存三個同步目標,也為館藏地質資料檔案的長期集約化保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