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佛經到底怎麽了?
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莫高窟道士王正在監督工人清理第十六窟的地道,突然“墻上裂開壹個洞,好像有什麽特別的東西”。經挖掘發現,北壁有壹座高18m、寬0.8 ~ 0.9m的藏經洞,藏有前秦甘露元年至南宋慶元二年的藏品。據此推斷,石室是在13世紀初,西夏王元昊進攻敦煌時關閉的,莫高窟的僧人在戰爭期間將這些珍貴的佛經、文獻和藝術品藏在石室中。這些藏品包括佛教、道教和儒家經典、詩歌、歌曲等民間文獻、地方誌和戶籍文書,以及刺繡、器皿等5萬多件重要文物,涵蓋宗教、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文學、藝術和日常生活等領域。除漢文資料外,還有大量的藏文、梵文、於闐文、龜茲文、回鶻文和突厥文。藏經洞的發現,隨著絲路商人的口口相傳,引起了外國考古學家的關註。由於清政府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疏於擴張,自1907年以來,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佩利奧特、日本人吉川光壹郎和橘瑞超、俄羅斯人歐登堡等人潛入莫高窟,或以蠅頭小利賄賂貪婪無知的道士,或直接帶走數萬件稀世珍寶。目前,在莫高窟佛經中發現的文物大部分散落在英、法、俄、日等國的圖書館中。1943年3月,在時任主管的於右任的吶喊下,成立了敦煌藝術研究院,進行文物、石窟的前期維修整理。1951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改組,莫高窟建委也對石窟進行了詳細的勘察。1961年,莫高窟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全面維修。加固了南北區域的棧道,修築了防沙墻,安裝了洞門和電力照明設備。莫高窟文物的整理和研究有了新的發現,國內專家陸續發表了重要著作。如今,莫高窟逐漸為人所知,成為旅遊景點,敦煌學也成為國際公認的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