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世紀》中已有記載,黃帝命齊伯嘗草以記功效,後登記並負責救治民族病人。後來的《黃帝內經》等書都是在齊波錄的基礎上寫成的。為了表示對齊伯和黃帝的尊敬,後人把醫術稱為“黃綺之術”。齊伯之名先於黃帝,充分說明了他對中國古代醫學的巨大貢獻。
齊波對醫學的貢獻主要記載在《黃帝內經》中。據說當時有相應的《黃帝內經》,可惜遺失了。《黃帝內經》實際上不是齊白石的著作,但也不是黃帝的著作,而是很多醫家寫的。直到秦漢時期,《黃帝內經》才最終形成。毫無疑問,對《黃帝內經》貢獻最大、最早的人是齊波。
但由於世人對皇權的崇拜,齊伯所做的貢獻最大的人,已經逐漸被人遺忘。幸運的是,醫學先驅齊波以中醫的另壹個名字為人所知。
《黃帝內經》最大的貢獻在於醫學理論的建立。全書分為《蘇文》和《靈樞》兩部分,其中《蘇文》是對醫學理論的闡述,《靈樞》主要闡述了如何運用針灸治療各種疾病。《黃帝內經》內容十分龐雜,後世許多醫學學者都有新的著述。
明代張景嶽所著《井磊》是壹部系統的著作。他根據病理的不同,將全書分為十二大類,即取養生、陰陽、臟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治法、疾病、針灸、運氣、通訊。
此外,《黃帝內經》的內容不僅涉及醫學,還包括哲學、天文、地理等。,全面闡述人體結構及其運行規律,以最大限度地解釋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因此,後世對《黃帝內經》的研究並不局限於醫家,這也使得《黃帝內經》獲得了“窮天理,極有地理,遠取壹切,近取壹切,問更難”的美譽。而每壹個研究中國古代醫學的人都不應該忘記對這本書做出最大貢獻的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