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家鄉美食——土家臘肉

家鄉美食——土家臘肉

北緯30度,有座山城叫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這裏的村民壹年四季離不開壹種食物:土家臘肉,不同於“小鮮肉”“老臘肉”的調侃,而是村民的肉食口糧。代代相傳,各種烹法,近了不會膩,遠了會懷念。

在我的家鄉,每到冬天,大家最開心的事就是殺豬,這不僅是家裏的臉面,因為這代表著壹年來家庭收支的盈余;這仍然是壹個家庭下壹年的肉類配給量。孩子和大人的生活質量,待人處事的體面,都在今年豬的分量裏。我還記得小時候最怕殺豬的家夥。看著他們從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配合著他們偶爾調皮搗蛋的孩子,真的讓人緊張。但實際上,殺豬佬是個技術活。用“精解牛”的方式分解豬肉,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根據豬的身體結構,肥瘦搭配,長短均勻。給人感情的部分壹定要豐富節儉,刀要切中要害,刀要有內容。

2008年的豬肉除了第壹餐可以大宴,之後的日子都在家庭主婦和廚師的掌控之中。只有精打細算,才能保證壹家人常年油水不斷,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和友誼。蒸鮮豬肉壹般在冷卻前塗上食用鹽,放置壹天左右,然後壹根壹根掛起來,下面堆上柴火。煙熏臘肉的柴火不要壹哄而起用枯枝爛葉做,因為肉不蒸發會很快在表面出油;不能用滾煙的煙桿,會使肉味過重且皮黑不易清洗,熟色不好;我還記得我媽最喜歡用的木頭緊的樹樁或者實木的柴火。她說火硬,煙少,肉幹得快,煙熏後顏色是黃亮。通常每天燒臘肉的話,半個月左右就達到收藏標準了。用撥火棍敲就是轟,比剛掛的時候輕了將近四分之壹。

以上是原料的準備。至於臘肉的烹飪,根據搭配的輔料和肉的名稱(不同部位豬肉的名稱不同),方法也不同。例如,豬頭肉通常在除夕整只煮熟,然後踢掉骨頭。豬的耳朵和舌頭大多是涼的,豬的肥肥的豬頭肉是炒著吃的。核桃仁煮好後直接給孩子吃。豬蹄是節假日或招待重要客人的首選。它們被認為是最好的肉,通常被燉著吃。排骨,大骨頭等。招待客人,燉鍋吃;五花肉油炸,肥肉在油裏煮...總之豬都是寶,有主流的烹飪方法。

以下是必要的步驟:

1.選對食材:根據自己的菜計劃選對部位,按照我媽的話選壹刀肉,量夠壹頓飯;

2.烤臘肉:明火,大火苗,對著臘肉皮燒,燒剩下的豬毛,把豬皮燒半熟;

3.洗臘肉:熏臘肉最大的麻煩就是清洗。燃燒後的黑色灰塵和油膩以及吸煙時的煙霧需要妳有足夠的耐心和技巧去處理;洗幹凈的臘肉皮壹般都是黃燦燦的,不同於鮮肉的蒼白,尤其是煮熟後的味道,是流動的膠原蛋白。我想沒有哪個女生會抗拒...

4.煮臘肉:至於臘肉怎麽換刀,完全看妳的菜了。直接在鍋裏煮壹整塊,煮出適合後續切片的菜,最大程度保留臘肉的香氣和味道;剁成小方塊再下鍋煮,適合燉著吃鍋;直接把生肉切成小塊,適合做餃子餡或者油炸...

5.輔料搭配:臘肉可以說是白搭,是家鄉經典的炒菜搭配,如渣椒、香椿芽幹、黑豆豉、蒜苔、蘿蔔幹等;燉的食物如筍幹、土豆、胡蘿蔔、黃花菜、大白菜等。

說了這麽多,想了這麽久,咽了幾百次口水。不如用這句話來概括:請來我的家鄉,大碗吃肉喝酒,聽土家民歌,看土家風光,領略土家文化,歡迎妳來湖北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