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腰疼怎麽辦?

腰疼怎麽辦?

下腰痛的鑒別診斷和治療

寒濕證表現為腰部劇烈冷痛,翻身不利,平臥不減,雨天加重。舌苔白膩,脈沈。

治寒溫,溫經。

藥方上的草藥

1.加味甘降靈樞湯(張仲景《金匱要略》)

處方:幹姜12g,炙甘草9g,白術15g,茯苓20g,杜仲12g。獨活、狗脊20克、牛膝15克。用水煎服。

2.中成藥

(1)腰疼,每次2粒,壹天3次。

(2)金淑活絡丸,每次1-2粒,每日2次。

(3)腰痹通丸,每次1粒,每日三次。

3.片面的處方

(1)二術益人湯(劉國濮證)

處方:白術30g,薏苡仁20g,蒼術15g。用水煎服。

(2)蒼術幹粉(李振瓊妙用秘方)

藥方:幹姜50克,蒼術10克,當歸15克,95%酒精。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過篩,敷於患處,熱敷。每天1次。

(3)姚強粉(張建明的處方)

藥方:川烏30克,肉桂30克,幹姜30克,白芷20克,膽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腦30克。將藥* * *研成極細末,每次30-50g,用開水調成糊狀,鋪在紗布上,趁熱敷在痛處,1隔天換壹次。

濕熱證表現為腰痛伴有熱感,在熱天或雨天加重,運動後可緩解,出現尿紅。舌苔黃膩,脈滑。

治療方法是清熱利濕,舒筋通絡。

藥方上的草藥

1.主方四妙散加減(張秉誠《易讀》)

處方:蒼術、黃柏各12g,薏苡仁30g,忍冬藤、萆薢20g,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15g,甘草6g。用水煎服。

2.中成藥

(1)活絡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絡丸,每次1粒,每日2次。

3.片面的處方

(1)土鱉蟲粉:土鱉蟲7只,焙幹研成粗粉,用30毫升白酒浸泡1晝夜,去渣,分服,每日1劑。

(2)補腎活血湯(賴等《臨床奇跡新方》)

處方:當歸、赤芍、木瓜、澤瀉各10g,生地15g,桃仁、紅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g,丹參9g,茯苓12g。用水煎服。

腎虛證表現為腰酸背痛,喜按揉,腳膝無力,疲勞時更甚,躺下即緩解,常反復發作。脈沈或細。

腎精論治。

藥方上的草藥

1.加減主方左歸丸(張介賓《鏡月全書》)

處方:熟地黃20克,山藥、枸杞子15克,山茱萸、菟絲子、茯苓、牡丹皮12克,桑寄生、龜板(先炒)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澤瀉10克。用水煎服。

腎陽虛者,去牡丹皮、澤瀉、龜板,加熟附子12g,杜仲15g,肉桂5g,淫羊藿12g。

2.中成藥

(1)金淑活絡簡瑤丸,每次5g,每日3次。

(2)古仙片,每次4片。6片,壹天3次。

(3)壯腰補腎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片面的處方

(1)補骨脂散:補骨脂10g,煎碾成粉,黃酒送服,每日1次。

(2)溫腎止痛丸(賴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附子12g、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黃芪、熟地、當歸、赤芍、白芍、牛膝15g、川芎9g、雞血藤30g。用水煎服。

(3)溫腎通絡湯(賴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附子18g,桂枝9g,淫羊藿18g,巴戟天15g,白芍15g,丹參15g,牛膝15g,當歸10g。水煎兩次,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量。

(4)補腎壯腰湯(李振超證)

處方:熟地黃20g,山茱萸15g,山藥15g,杜仲12g,淫羊藿15g,狗脊12g,赤芍15g,丹參15g,桑寄生30g。水煎兩次,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量。

腰痛的其他療法

1.施藥方法

(1)制草烏15g,生姜10g,鹽少許,* * *搗爛研成細粉,少許酒炒,布裹外敷。適用於寒濕引起的腰痛。

(2)大蔥30g,大黃10g搗碎,炒熟,外敷痛處。適用於濕熱腰痛。

(3)當歸、川芎、乳香、沒藥各30克,醋300毫升,在醋中浸泡4小時,然後移入鍋中,加熱至10。然後將紗布放入醋中浸泡。趁熱敷在腰痛處,涼了再換。每次連續敷4-6小時,壹天1次。適用於瘀血腰痛。

2.燙肉桂30g,吳茱萸90g,姜120g,蔥30g,花椒60g,炒熟,用絲帕包好,燙痛處,涼了再炒。適用於腎虛腰痛。

3.針灸療法壹般取腎俞穴、衛中穴、局部穴位或阿是穴。寒濕者加風府、耀陽關,勞損者加舒歌、繼發性鼻衄,腎虛者加命門、枳實、太溪。根據證候的虛實,可酌情用補瀉或平補瀉或針刺。腰痛嚴重者,可委中穴放血,腰穴杯壓。

4.飲食療法

(1)杜仲鍋豬腰:杜仲30g,豬腰1-2,加適量水* * *做湯。適用於腎虛腰痛。

(2)椒根蛇肉鍋:椒根50克,蛇肉250克,* * *湯,調味服用。適用於寒濕引起的腰痛。

5.按摩療法首先在腰部疼痛處及周圍進行滾壓或推壓,配合按壓腎俞穴、大腸俞穴、巨結腸穴和壓痛點,根據辨證增加相關穴位或適當配合相應動作。然後用按、揉、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