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案的起源很早,萌芽可以追溯到周朝。據李周說,當時的醫生已經記錄了疾病的名稱和治療結果,但他們的職能主要是評估醫生的療效,以確定他們的等級和支付工資。
此外,《左傳》和先秦諸子著作中也有關於醫生診治疾病的零散記載,可視為醫案的雛形。目前最早有實際內容的醫案是《史記·扁鵲臧宮列傳》所載的治、郭王子、齊桓侯三案和淳於髡醫案。
尤其是後者,被視為後世醫家的起源。《春雨醫》中有25篇醫案,每篇都有患者的姓、址、位、病名、脈象、治法、預後,涉及內外病、傷、婦、兒科。
診斷方法以脈診為主,結合病機分析。治療方法包括藥物、針灸、熏洗等。,使用藥物或湯或藥丸或酒。更有甚者,除了治愈的,病歷中還記錄了10例死亡。這種求真的態度,體現了早期病歷樸實無華的風格。
濃縮的中醫醫案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的方方面面,可謂精神博大。學習和研究醫案,不僅可以豐富和深化理論知識,還可以提高臨床診療水平,開闊視野,啟迪思維。因此,醫案是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者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