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蓋河植物屬中短草,葉長約15cm,寬0.6cm~0.9cm,草型直立性好,中央葉常扭曲,底部葉寬直,葉尖鈍,葉尖內扣且溝深,葉腳短而緊,刀刃極薄。與宋梅相比,葉子明顯纖細,但葉子蠟黃有光澤。翠蓋河的新芽是翠綠色的,新芽的尖端有細小的白斑,非常容易識別。
翠蓋河的花是典型的規則的蓮花瓣,中等大小的花,直徑約5厘米。初花期,其花蕾緊而圓,色深綠,有少許紫砂暈。芽感覺很厚,綠色芽衣上的紫色葉脈清晰明了。翠蓋蓮的莖又短又粗,壹般高6cm左右,宜蘭大師翠蓋的花期可達10cm以上,與草框差不多。翠蓋蓮花紋規整,色澤翠綠,外三瓣短而圓,根細,內瓣厚,釋花緩慢,色綠糯。三瓣拱起,標準含口,舌大而圓,舌苔上有大的半圓形環狀暗紅色斑點。翠蓋的銜嘴非常整齊,大而圓的舌頭與蓮花花瓣相得益彰,使中宮顯得非常圓潤。總之,翠蓋河的葉子短小精致,有壹種小巧玲瓏的狀態;花朵圓潤端莊,色澤翠綠,香氣濃郁。可惜花開壹周後,圓舌會出現微卷,中宮拉長後“天窗”會微微露出,是個小遺憾。然而,余的缺陷並沒有掩蓋。翠蓋河的花“三瓣短”、“心圓”、“舌大”,使其延伸了荷花花瓣的審美基礎,也使春蘭荷花花瓣這壹名品自問世以來,成為宜蘭人不可或缺的品種之壹。
關於崔蓋河的選時,壹般認為是1900年紹興馮長生選在浙江四明山,這也是根據惠蘭短篇小說中記載的“光緒庚子馮長生出”。但不知道各位又藍有沒有註意到,我在上面提到,《惠蘭簡史》還為這種花配發了壹張黑白照片,照片上還刻有“翠蓋又名蓋和,光緒庚寅為新種”的字樣?要知道,庚子和庚寅雖然只有壹字之差,但時差卻是10年!
光緒庚子年是1900,光緒庚寅年是1890。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這樣的謬論居然出現在同壹本書的同壹個地方。為此,後世蘭人也有過壹番爭論,結果形成了三種觀點:
1.大部分蘭人認為書的文字記錄都是校對過的,應該不會錯。圖片上的文字應該是筆誤,說明這花是馮長生在1900選的。
2.有人認為這兩個時間並不沖突。很有可能是光緒庚寅年(1890)被別人選中的(有人說是紹興甲山頭村的蘭弄胡70),選中時留下了花的照片,然後在光緒庚子年(1900)賣給了紹興的馮長生。因為這個馮長生是紹興人,在上海做生意,經常從嘉興、杭州等地的蘭花園購買新蘭花。
3.還有少數人認為,這花是馮長生在1890中選出來的,在1900中取出來的,“種在少支巖的花房裏”。
挖掘者的爭議由此而來。根據第二種觀點,此花並非當時在上海經商的紹興商人馮長生發現。真正的挖掘者應該是江浙惠蘭引用的“紹興甲山頭村蘭弄胡70件在四明山挖到後賣給當時在上海做生意的馮長生(原籍紹興)”。那麽挖掘者是馮長生還是胡七十?現代人牟安寧先生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自己的蘭花代表作《惠蘭縱橫》中寫道,關於“崔蓋”的評選,有兩種觀點:壹種是馮長生當選;另壹種說法是“紹興甲山頭村的七十棵蘭弄胡是在四明山挖的,然後賣給了當時在上海做生意的馮長生(原籍紹興)。”(見《江浙惠蘭》)。.....“胡七十”這個人對藍色世界的貢獻是巨大的。目前,在紹興市朱莉鎮,傳統蘭園的主人胡華元先生已經60多歲了。他的父親,胡七十,是著名的蓮瓣“萬能蓮鼎”的發現者。當時他從上虞大社步山小草灣挖出來,以800銀元賣給上海的俞孔昭,在蘭花界引起轟動。那麽,如果“翠蓋”也是他父親胡七十選出來的,胡華元先生不可能不備案,也不可能只提“全球蓮鼎”而不提“翠蓋”。所以說“崔改”的人選是胡七十,似乎是不夠的。
另外,馮長生是紹興棠棣人。當時,塘底8個自然村250多戶人家采集、飼養、銷售蘭花,馮長生就是其中之壹。紹興的蘭文化和的唐棣也提到了這“唐農風昌盛”。此外,《管春》是清光緒三十年紹興唐人長生所選。“紫葵”,又名“武林第壹梅”,清光緒年間紹興唐長生所選。顯然,這些記錄並不涉及“在上海做生意”的說法。當然也不排除馮長生采蘭花,養蘭花賣,然後去上海做生意。應該是在《崔蓋》、《管春》、《紫葵》評選之後。
這些東西,雖然有爭議,但都還不錯,至少增添了這朵花的文化色彩。只是我們現在的又藍朋友知道這件事。別人說的時候,沒必要堅持自己的話。
先說“翠蓋”的命名和含義。傳統蘭花作品中關於翠蓋名稱的命名及含義的描述很少,只有《江浙》中有過這樣的描述:“綠寶石開花後是壹朵小蓮瓣,舉世無雙,故馮(長生)稱之為翠蓋”。但這樣的敘述顯然是基於字面上的解釋,有壹定道理。牟安寧先生在他的《惠蘭縱橫》中描述的壹段話,頗有新意,現在也轉錄如下:“據《中華蓮文化》壹文,青蓋指荷葉。華蓋,原意是用玉羽裝飾,後來用來形容荷葉,逐漸成為荷葉的代名詞。”晉代潘妮《芙蓉賦》:“或莖巍然,似雕玉蓋”。梁元帝蕭藝寫道:“紫莖柔波,紅蓮荷花,綠屋綠頂,素螺黃。”唐代杜衍《雨中蓮》:“綠蓋美人立近水,檀香粉不均香汗”。宋代蘇軾《賀文與柯陽川元池過湖》:“我貪看紅妝綠蓋,不覺壹夜湖邊霜。"宋代辛棄疾《蔔算子:蓮花》:"紅粉中美妝,綠蓋中低風雨"。宋·楊萬裏《小作何巧》:“四個朱莉亞蘋果照綠池,千裏綠蓋護紅裙。"
上面的記述,基本上找到了古詩詞中引用的所有“崔蓋”字樣。如何更恰當地解釋它取決於又藍自己的看法。
春蘭的高檔荷花花瓣不多,現有的知名品種主要有翠蓋河、大富貴(現有的是壹個叫或蘇心大富貴的芽接品種)、萬能蓮丁、梅粉河、段秀河、仙鶴、大富貴。此外,被稱為春蘭皇後的“綠雲”有時會打開壹片規則的蓮花花瓣。
近年來,隨著雜交技術的成熟,以傳統春蘭為母本的雜交蘭花不斷湧現,許多雜交蘭花的觀賞價值甚至超過了其母本,“翠蓋河”也不例外。目前常見的以翠蓋和為母本雜交的蘭花品種主要有“碧玉圓蓮”、“元和”、“水晶翠蓋”,其中“碧玉圓蓮”是蘭友比較熟悉的品種。這朵花其實是中國大花蕙蘭“八王府桂”和“翠蓋荷”的雜交種。因為是雜交品種,所以葉形上還是能清晰的看到墨蘭的影子,香氣也略淡。但如果拋開這些,單從花的角度來看,“碧玉圓荷”的好花確實很驚艷,個人感覺遠在翠蓋河之上。所以,如果雜交品種優良,價格低廉,我還是贊成應用高科技來“制造”高檔蘭花品種的。
我想以《續惠蘭同心錄》中的壹首“催蓋河”的詩來結束。
崔蓋
微風送來幽香,蘭芝的氣息彌漫在草堂裏。
不怪壹樣的心意不壹樣,只怪女神伴侶仙郎。
畫石丹青的手要花很多功夫,浪費詩人的錦繡腸子。
誰能與婀娜多姿的魅力為敵?這朵花獨自與雨競爭它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