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唐代主要本草經概況

唐代主要本草經概況

新修訂的《本草綱目》(公元657-659年,唐憲清2-4年)是由蘇靜等人編纂的。世人稱之為唐草藥。唐朝的文化在當時處於世界文化的前列,醫學也是壹種文化,當然也不例外。就藥品而言,品種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當時被醫生奉為用藥指南的《本草筆記》有如下內容:“聽說我缺專方...我被限制獨自學習...秋天采榆樹,冬天收雲。黃色和白色的米是混合物的藤。不同的品種比雞腸還好看,還搭配了鳶尾。抗葵花狼毒,假日同根;鉤吻黃精,引為壹類。鉛錫分不清,橘子分不開。從此以後,醫生“更像祖先,卻很少能證明”,而且“壹直疑神疑鬼,從未有過什麽感覺”。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會誤傳。於是,蘇閩要求修改唐憲清兩年時間表中的《本草經》,得到的批準,並命李非法等二十二人修改。事實上,蘇靜是負責人。於憲慶用四年時間完成修訂,定名為《新編本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比世界著名的歐洲紐倫堡藥典早800多年。此書本草20卷,目錄1卷,藥圖25卷,圖經7卷,共53卷。藥物844種,比本草註多114種。添加的藥物中,有壹些是國外的藥物,如安息香、冰片、胡椒、虎利樂等。玉、草、木、人、畜、禽、蟲、魚、果、菜、米粒、有名的不用的都是相互分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