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員等級制度繼續沿用漢魏以來“九品十八品”的基本制度。在“九品十八品”中,每壹品又分為正品和下屬品。
比如清朝就有做義官和做從官之分。其中義官為文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國官員包括經濟和管理部長以及大學校長。武陟京官有掌管侍衛的大臣,也有掌管喪事的大臣。武陟的外官是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
壹品的官員都是平民京官,少師、少府、少保、太史親王、太傅親王、太保親王、大學士助理、各部大臣、都察院都是禦史。
外國文職官員,省長,西藏的部長。武陟京官,提督,五營司令兼內政大臣。武陟外國官員、駐防將領、提督、知府、巡撫。
而這些官員,不管是壹流的還是二流的,每年都是統壹領180兩白銀,90石大米的俸祿。
擴展數據:
清朝最高的頭銜是親王。據清乾隆《大清律例》卷五十壹,太子領俸祿壹萬二千。太子之後,郡王俸祿5200元,貝勒俸祿2500元,貝子俸祿1300元。
文武百官每年領銀:壹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此外,北京官員還有與頭銜等級相對應的大米補貼。
1792年,英國特使喬治·馬戛爾尼去了中國。他記載北京壹個普通四口之家年收入32兩,支出35兩。
清初,官員腐敗嚴重。雍正帝為了培養鼓勵官員清廉的習慣,在登基後不久就推出了養廉銀制度。養廉銀的多少會根據各地的經濟情況而有所不同。壹般來說,通常是年薪的10倍到100倍。
按照清朝的情況,各級官員有以下好處:巡撫13000-20000梁,巡撫10000-15000梁,公使5000-9000梁,檢察員3000-8444梁,道士650。
北京官員沒有錢養活自己,但他們有任免地方官員的權力。地方官員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得以冰敬、炭敬的名義向北京官員進貢。但能享受到冰拜和炭拜的,都是手中握有實權的北京中高層官員。
因為較低層的北京官員沒有這些灰色收入,他們的生活相當貧困,他們都希望有壹天能釋放他們的真實空缺,發大財。所以清代官員的俸祿雖然不高,但有了養廉銀、冰鏡、木炭的收入,實際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再加上官員大多收受下屬錢財,通過各種名義斂財,所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清朝,清官三年,十萬雪花銀。
百度百科-清朝官階(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