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知止縣被劃為平度縣。三國蜀漢時期,增漢平郡,調涪陵郡。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華僑定居涪陵縣、郅都縣、巴縣,並統治漢朝。北周時,遷至漢平縣。
隋開帝初年(581),涪陵郡廢。開十三年(594年),漢平郡移至涪陵鎮,改稱涪陵郡,屬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設立福州,屬江南西路,夔州大都督(治今奉節)。天寶初期,改為涪陵郡。在甘源的早期,它被重新命名為福州。
北宋時,隆化縣改為華斌縣,隸屬夔州道(治今奉節)。南宋時設福州,屬夔州道(治今奉節),轄涪陵縣、武隆縣。元朝,位於福州,隸屬四川書省重慶道,轄武隆縣。明代福州位於四川省重慶市,屬武隆縣(後改名武隆縣)管轄。清代設在福州,屬重慶府,不領縣。
地形學
涪陵區位於四川盆地東部“盤東型嶺谷區”與“巫山大婁山鐘山區”的過渡地帶,海拔200-800米,南沱鎮三塊石最低點138米,武陵山主峰曹沫灣最高點2033米。
境內地形多為山谷丘陵和低山。長江東西長77公裏,烏江南北長33公裏。地勢總體上東南高西北低,西北-東南段呈向長江流域中部傾斜的對稱馬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