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壹個朝代——晉朝(266-420),分為西晉和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是中國歷史上統壹的朝代之壹,東晉是六朝之壹。兩晉傳至十五帝,155年,* * *。
公元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輝煌的軍功,準備篡位,命令鐘會、鄧艾率軍攻打蜀漢。鄧艾進兵成都,見大勢已去,降魏,亡。
不久,司馬昭死於中風,司馬燕繼承了他父親的地位,成為郭襄和晉王。經過精心策劃,司馬燕模仿曹丕代漢的故事,為自己的即位做準備。當司馬燕接任丞相後,他命令手下勸說魏帝曹桓早日讓位。不久,曹桓退位到司馬燕,但司馬燕多次假意退位,只接受了魏帝曹桓的退位,後封曹為劉王。
公元265年登基,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命令西晉軍隊分六路前進,消滅,天下局勢統壹到金。
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災後,國家局勢逐漸衰落。316年,西晉被北方蠻夷所滅,北方大亂,史稱五亂。317年,進士南遷,司馬睿建立建業治下的東晉,東晉多次北伐。
383年,東晉與前秦交戰後暫時鞏固。晉朝時期,蕪湖遷至中原,加強民族融合,北方人南遷,開發江南地區。420年,劉玉建立劉崧,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擴展數據
金朝的政治制度是宗族政治。宗族的形成起源於漢魏時期,主要由地方豪強、經學世家或任職多年的官員組成。220年,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作為選拔人才的制度,以取代因戰爭而崩潰的考核制度。
魏晉時的禦史,中正壹般都是二等官,但二等官幾乎都是宗族,這就給了宗族選拔人才的權利。由於選拔往往重視家世,忽視才情品德,最終形成“上品無貧,下品無家”的局面。九品鄭智制度不僅是維護門閥統治的主要工具,也是門閥制度的組成部分。東晉時,宗族政治達到頂峰,以華僑為主要姓氏。
隨金氏南遷的北方氏族稱為“僑”,南方氏族稱為“吳”。東晉朝廷對吳氏采取排外態度,吳氏不願意積極與之合作。久而久之,雙方的隔閡加深了。但隨著江南的開發,漢族和吳氏逐漸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