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記載事件的語言極其簡練,但幾乎每壹句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義”。後來出現了許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和闡述的書籍,稱為《列傳》。代表作有《左傳》、《公羊傳》和《谷亮傳》,合稱為春秋三大傳。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編撰的,成書於漢代。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更集中地反映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以引經據典為主,敘事為輔,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它與《大學》、《中庸》、《孟子》,以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五經”並稱為“四書”。全書* * * 20章492條,首創“記錄式”。是中國正在傳播和學習的古代著作之壹。《論語》在古代有三個版本,古論、魯論、齊論。現在流行的《論語》,是陸論、古論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