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3)鴉片戰爭以來的太行山戰役

(3)鴉片戰爭以來的太行山戰役

1.抗戰前

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派兵北上,從雲觀等小路進攻山西臨汾、洪洞等地。向東翻過太行山口,沈入沙河,向北進入保定(1853)。鹹豐嚇得逃到熱河。當時西路太平軍從陜西進入陜西,向東過吳王,進入河南,向北過保定,直逼北京(1868)。

光緒年間(1900),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西逃,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越過祁縣,南下xi安。

民國前期有壹場江楓與閻的戰爭,主戰場在豫魯蘇皖交界處。後來,張學良率領部隊進入河北,在江生結束。太行山的直系和晉朝的邊界也有小規模的戰爭。比如石家莊西部的井陘與山西平定、昔陽發生邊境沖突,井陘縣西部曾被金朝占領(據舊《井陘縣誌》)。

2.抗日戰爭結束後

抗日戰爭時期,太行山成為抗日根據地。早期* * *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之後國民黨失守娘子關,日軍大舉進晉。陣地戰並沒有阻擋住日軍,於是在太行山展開了大規模的遊擊戰,北面是晉察冀邊區,南面是晉冀魯豫遊擊區。冀東暴動後,部分民兵退入太行山。

在這些遊擊區,發生了壹系列感人的故事。白求恩大夫來到五臺——太行山,救死扶傷,最後在河北東坡唐縣去世。在黎城,曾有“兩個小牛仔”帶領侵華日軍進入八路軍伏擊區,戰死沙場。這就引出了著名的民歌《唱兩個時辰放牛郎》。遼縣十字嶺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犧牲的地方。後來遼縣改為左權縣。抗日戰爭中期,八路軍在石太鐵路線上發動百團大戰,有計劃地拆毀鐵路,炸碉堡,拔除據點。

瑯琊山五俠

在太行山北部,大龍華(易縣)有壹次著名的伏擊,狼牙山五壯士最後跳崖掩護老鄉突圍,被日寇包圍。從那時起,山下的壹馬村就變成了吳勇村。在淶源地區,八路軍反掃蕩,壹發迫擊炮彈炸死了日軍名將阪本。

解放戰爭時期,1946上黨戰役中,劉鄧軍殲滅國民黨挑釁的五個師,迫使國民黨簽訂停戰協定。1947年,劉鄧的軍隊聽從毛主席的命令,首先渡過黃河,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反攻的序幕。同年,毛主席率黨中央從陜北渡黃河,入五臺山,斜過太行山,從五臺縣東的石咀翻過太行山,到西柏坡,在那裏工作生活,直到北京解放。

3.摘要

縱觀五千年文明史,巍峨的太行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太行山沿線關隘眾多,從八達嶺到昔陽修長城。

這本書裏提到的大小戰爭,來自於《中國歷史草案圖集》(郭沫若,上下冊,1996,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綱要,範文瀾,第4版,1965,人民出版社)、《中國上下五千年》(李琳主編)可以說,只有大規模的戰爭才能收入書中,更小的戰爭不計其數。這些戰爭大多是軍閥之間的利己主義,少數是農民起義抵抗外敵入侵。

由於山西地處鹹陽-Xi安、安陽-商丘、洛陽、開封、北京,地處山西高原邊緣,具有拱衛、屏護的性質。為了保衛國家首都,戰爭和篝火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