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月餅的原名是什麽?

月餅的原名是什麽?

餅最初是用來祭祀月神的,所以月餅也被稱為“宮餅”、“月團”。月餅始於古代面食。3000多年前,江浙壹帶就有簡單的面皮加糖醬餡的圓餅。“早在漢代,芝麻、核桃等就有了。從西域來到中原。當時用這些原料制作的圓餅叫胡餅。”

趙書說:“月餅的正式記錄是明代萬部的民俗。據趙書說,還有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中秋節賞月的傳說。吃胡餅的時候,唐玄宗覺得胡餅不好吃,楊貴妃只是仰望明月,脫口而出“月餅”。於是“月餅”這個名字就傳開了。作為壹種社交禮物,月餅可以傳遞情感。

擴展數據:

月餅圓圓的,全家共享,象征著團圓和諧。古代的月餅在中秋節被作為祭品食用。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時流行於宮廷,後流傳於民間。當時俗稱“小餅”“月子團”。

到了明代,成為全民普遍的飲食習俗。月餅融入了當地的飲食習俗,發展成了廣式月餅、北京月餅、蘇州月餅、潮州月餅和雲南月餅,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飲食習俗。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以壹句詩贊美月餅,“小餅如嚼月,內有酥,內有餡”,由此可見宋代的月餅已有酥油和糖餡。

在元代,據說人們利用贈送月餅的機會在月餅中攜帶壹張紙條,約定在8月15日晚上,同時采取行動,殺死並趕走蒙古“韃靼人”。在明朝,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變得更加普遍。明沈浜《萬部雜註》載:“尋常百姓家的家具是壹種月餅子,大小不壹,名曰月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月餅(中國傳統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