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共十八卷,其中《山海經》五卷,《海經》八卷,《黃達經》四卷,《海內經》壹卷,約365,438+0,000字。記錄了100多個國家的地理、風土人情、物產等信息,550座山,300條水道,以及各國的風景。其中《山經》收錄了歷代巫師、方士、寺官的大部分偵察記錄。經過長期的傳編,會有些誇張,但還是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的作者
《山海經》的作者和完成時間尚未確定。過去認為是於、伯夷所作,因有周、秦人記載,不可信。現代中國學者普遍認為,《山海經》不是短時間內寫成的,也不是壹個人寫的。是戰國初期到漢初楚、巴蜀、東、齊等地的人寫的,到西漢時才整理成書。很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山海經》最早的版本是西漢時期的劉向和劉欣出版的。晉代郭璞對《山海經》作了註釋,清代畢沅和《山海經註》也作了考據註釋。
《山海經》地理範圍:南山經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至湖南西部,南至廣東南海,包括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湖南五省。
西山經東起群山與陜西之間的黃河,南至陜甘秦嶺,北至寧夏鹽池至新疆阿爾金山,西至內蒙古騰格裏沙漠和寧夏的賀蘭山,東至河北太行山,北至內蒙古陰山。東山井包括現在的山東、江蘇北部和安徽。中山景西至四川盆地西北邊緣。
《山海經》有很多價值。
歷史、民間傳說、科學等的作用。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我們都耳熟能詳,比如的逐日墾荒、九天屠城、於的治水、* * *公怒不可及周圍的山,還有很多不為人們所熟知的。例如,在海外典籍中,有這樣壹段話:“工* * *臣召相劉氏,以詩九首,以食九三。相劉到任,爵為澤熙。於殺相劉是血淋淋的,不能種五谷。玉玨,三歲三歲,以為帝王之臺。昆侖以北,李柔以東。相劉,九面,蛇身而青。不敢北拍,怕* * *的舞臺。臺灣在它的東部。在平臺的四面,角落裏有壹條蛇,虎色,向南。”虞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可以從文學或神話的角度來研究,從中也可以看出工、相柳、之間的關系,從而表現出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鬥爭。《山海經》中的這些神話傳說是我們今天研究原始宗教的珍貴資料。比如吳縣國在醜女之北,右手持青蛇,左手持紅蛇。在鄧寶山,女巫的房子從上到下。(海外西經)那裏是靈山,吳顯、吳姬、吳磐、吳鵬、古武、吳鎮、李悟、吳笛、吳邪、吳洛都在這裏興衰,各種藥材都在這裏。(狂野西部經典)
在《山海經》神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還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和崇拜。《山海經》中有大量神奇動物的記載,主要是鳥、獸、龍、蛇等,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這些動物很可能是古人的圖騰崇拜。如上文引用的海外西方經典中的文字。“吳顯國在醜北,右手壹條青蛇,左手壹條紅蛇。”蛇可能是吳縣的圖騰。《山海經》是研究中國古代宗教信仰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是神話傳說,某種程度上也是歷史。雖然其真實性因其濃厚的神話色彩而大打折扣,但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陰影。對比幾個相似的材料,有時可以看出歷史的真實面目。比如我們從上面提到的《北大荒·北方經典》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壹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爭,排除其神話色彩。再比如《野西經》和《海內經》中記載的黃帝族譜:黃帝之妻嫘祖,生有常毅。昌邑落水,催生韓流。韓流俯首稱臣,尊其耳,尊其面,尊其喙,尊其身,尊其渠,尊其豚,以腦子為,生顓頊帝。(海內經)顓頊生老男孩,老男孩生李。皇帝命令李瓊(印度)回天。地氣壅塞,又在西極,使其能遨遊日月星辰。(《野西經》)這個譜系具有傳奇性,具有神譜的性質,但與《大戴西地篇》、《五帝史記》、《皇甫謐帝王世紀》基本相同。
同時,《山海經》是壹部科技史,不僅記錄了古代科學家的創造發明和科學實踐活動,也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和已經達到的科技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野海內經》記載:“後稷始播百種”,“叔始牛耕”。《野北經》載:“叔為天祖。”關於手工藝品,《野海經》說:“義是聰明之始,是人民心靈手巧之始。”關於天文和歷法,《野海經》說:“嗆十二歲。”《野西經》載:“皇上下令,李瓊再下凡。地是妳出生在西極的第二個地方,可以走日月星辰。”這樣的記錄數不勝數。有些自然現象的記錄特別珍貴,是其他書上看不到的。例如,海外典籍說,“鐘山之神叫燭陰。視之為白天黑夜;吹響冬天的號角,呼喚夏天的到來;不喝不吃不停,休息就是風。它有幾千英裏長。在東部沒有{下個月開始}。是個東西,人面蛇身,紅色,住在中山山下。”
現在很多學者認為《山海經》在這裏記錄了北極地區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的極地現象,但是古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所以用神話來解釋。這種記錄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野東經》曰:“湯谷上有支樹,壹日到,壹日出,皆在烏。”又如《海外東經》,曰:“唐谷上有壹芙蓉,十日沐浴,在黑池之北,居水。有大樹,9號住下枝,1號住上枝”有人認為前者記錄的是北極的太陽黑子活動和極地現象,後者記錄的是極地附近的節日現象。此外,從《山海經》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古人對地球的探索活動。《海外東經》上寫著:“皇帝命豎亥從東極到西極,五億步共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數,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經》曰:“天地之事二萬八千裏。南北二萬六千裏。”這些記錄和數字可能不真實,但它們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探索活動。總之,《山海經》是壹本充滿魔幻色彩的書,內容包羅萬象,在地理、神話、民間傳說、科學史、醫學等學科都有豐富的珍貴資料。經過認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討,就不會有新發現的顧慮。
地理學中的科學地位
正如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啟祥先生所指出的那樣:“《五藏山經》是全書各部分中最平實典雅的,雖然難免有壹些流言和神話,但基本上是壹本反映當時真知的地理書。”據譚先生考證,《山經》共寫了447座山。在這些自漢晉以來就有記載的山中,可以說確切的數量在140座左右,占總數的三分之壹。其中對山西南部、陜西中部、河南西部的描寫最為詳細和正確。這對研究中國古代地理應該是有價值的資料。。《海經》中有人、羽國、厭火國、貫胸國、仙人國、反舌國、三壽國、長臂國、三體國、獨臂國、齊臂國、夫國、吳縣國、女兒國、軒轅國、白國、長股國、獨眼國、成人國、君國等記載譚棲祥在《山經》中也對河流的下遊及其支流進行了考證。他利用《山經》中豐富的河流信息,將《山經》中註入河流下遊的支流逐壹整理,並進行對比,找出最古老的老黃河河道。
對文學的影響
神話是文學之母。神話與文學的關系,正如《山海經》神話中所見盤古與日月河海的關系。神話說,盤古死後,頭化為四座山,眼化為日月,脂化為河海,發化為草木。盤古雖然死了,但是太陽、月亮、河海、世間萬物,都有盤古的影子。神話轉化為其他文學形式後,雖然往往消失了自身的神話意義,但作為壹種藝術沖擊力活躍在文學中。比如先秦文學的兩個代表《詩經》和《楚辭》,都有古代神話的痕跡,尤其是《楚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神話。《老子》、《莊子》、《淮南子》中的道家思想也吸收了大量的古代神話,並加以哲學化。《左傳》、《史記》、《尚書》吸收神話,使之成為歷史。《山海經》是古代口頭文學的文字記錄,保留了中國最古老的神話,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例:誇父的童話在《山海經》中有記載,在《淮南子》和《列子》中也有記載,都是根據《山海經》寫成的。從《神異經》中、和“東南蠻荒巨人”樸福的音義來看,這個樸福疑似由進化而來的巨人。據茅盾《中國神話研究ABC》記載,《列子·唐雯篇》中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誇父神話逐日演變而來的。根據“明太祖負山次子”的說法,誇父很可能是由誇父演化而來的。古托山的瑤草,是壹位英年早逝的未婚女帝的靈魂,演變成《莊子》中神女遊山的婉約寓言。後來,它成了宋玉《高唐宓》中的巫山女神。它在杜光庭的《仙記》中被轉化為西王母的二十三女兒姚姬,再轉化為曹雪芹的《紅樓夢》中的絳仙草林黛玉。在《山海經》中,北海的海神余強變成了風神,這是《莊子》寓言中鯤鵬變化的根源。《莊子·應地篇》“忽切七孔為亂”,出自北山經的混沌無臉天山神。莊周夢的蝴蝶寓言是《山海經》變神話的靈感來源。屈原的《田文》、《招魂》、《九歌》、《離騷》等童話與《山海經》有許多相似之處。
陶淵明的詩《讀山海經》是由《山海經》衍生出來的句子。李白是壹位浪漫主義詩人,他的遊仙思想聞名於世:《天目山夢登》、《蜀道難》、《傅亮吟》、《北方流行》,甚至《清平調》...都源於《山海經》的神話。李和時也用了《山海經》的神話。李商隱是《山海經》中運用大量神話象征和隱喻的傑出人物。魏晉小說:王勃《搜神記》中的奇物,幾乎就是《山海經》神話的誕生。唐朝的傳說,如《劉壹傳》,就是由《山海經》中的靈魚演變而來的。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祠碑中的祭祀歌:“白雲鄉騎龍,錦衣天孫,舞陽吟誦下壹步棋”,都是直接來源於國內外的西方經典。
元雜劇《竇娥元》、明代小說《沈峰宜顏》、清代蒲松齡的《聊齋誌異》都與《山海經》的流變神話壹脈相承。
明代吳承恩、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神、獸混搭,是《山海經》中變神話的應用。李汝珍《鏡花緣》中的奇聞異事和四十壹個神話國度,是中外對外國的改寫。例:女兒國和毛臉國分別是《山海經》中的女兒國和毛共和國。
現代戲劇:《牛郎織女》、《白蛇傳》、《嫦娥奔月》...都是基於《山海經》的神話。
古代詩歌、小說、歌劇...《山海經》的神話題材無處不在,不勝枚舉。在現代詩歌中,把《山海經》神話融入詩歌的人也不少:楊牧、余光中、郭沫若、秦子豪、吳英濤...在詩歌中,神話往往成為寓言式的闡釋主題。
總之,《山海經》的神話塑造了許多文學母題。神話和文學幾乎是壹個整體的兩面,具有象征性、想象性、樸實無華、敘事性、情感性、充滿生命力。與西方神話相比,《山海經》中的古代神話過於零碎和粗糙。然而,它雖不是波瀾壯闊的篇章,卻是壹塊經過精心發掘的粗玉美石,堪稱“中國文學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