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模糊的人性

模糊的人性

大學時代長大的孔子,壹直傳遞著人性本善的思想。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多,這使人們懷疑人性是善還是惡。

有人說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是很奇妙的。可能壹個前壹秒還很優秀的人,下壹秒突然氣質大變。前段時間很火的老容止案,這個殺人不眨眼的女人居然在法庭上說自己很善良,連雞都不敢殺。

當時看到這個我就忍不住問她是不是在拍心理學,為什麽她可以這麽冷血,為什麽她沒有自責和恐懼的感覺,她有多可惡。

但是,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真正善良的。有壹些人完全沒有感情。他不怕自己對人造成的壹些傷害,就像那些人販子壹樣。

弗洛伊德說:人是善與惡的動物,在每個人的心中,同時存在著天使和魔鬼。

如果說《模糊的人性》這本書是壹本犯罪心理學的書,我覺得它是壹本育兒學的書,因為幾乎所有的罪犯犯罪,對這個社會都沒有感情,因為他小時候受過創傷。

沒有人願意花二十年的時間去撫養壹個殺人犯。這是臺灣省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裏兇手母親說的話,那麽為什麽會有那麽多少年犯,真的值得我們社會所有人深思。

1.人性是培養出來的

我們祖父母的父母那壹代都經歷過饑餓。他們清楚地知道食物和衣服對壹個人有多重要。在他們眼裏,養孩子只需要解決他們的溫飽,給他們足夠的物質生活。

不過,輪到我們年輕人了,解決了溫飽,不會再挨餓了。然而,還有壹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心靈的修煉。很少有家長會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在大多數家長看來,心理不會感冒。如果壹個人心理異常,他不會第壹時間想到帶他去看醫生,而是會壹直問他怎麽了,卻得不到任何結果。

書中有壹個例子,壹位家長為了賺錢,忽視了孩子的成長,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陪伴。當他賺了很多錢的時候,他的孩子已經形成了孤僻不健康的性格。這時,他給了壹個育兒專家10萬元,幫他教育兒子。但這真的能換來10萬元嗎?

6歲之前,是壹個人性格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他在這期間感受不到父母和家人的愛,長大後就不會對社會和身邊的人有愛。雖然壹個人壹生都會在不同的環境中不斷成長,但在這麽多環境中,最重要的還是家庭環境不好。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來自貧窮和偏見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出生後就把他們留在了大城市工作。由於各種因素,他們不能帶著孩子壹起生活,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他們必須賺錢養家。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雖然他們看起來是在為這個家做好事,為孩子以後的生活多賺點錢,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背後的代價可能是孩子的未來。

沒有父母陪伴,沒有家人照顧的孩子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就像書上說的:不要以為壹個人吃飽喝足,滿足了物質需求,他就會自然成長。他可以這樣成長,但是他人性缺失,心理病態。

情商比智商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