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言”、“二拍”及其作者
1,“三言”及其作者
這“三個字”分別是余世明的字,的字和興的字。各有40 ***120“字”,是宋元及明代的故事選集。《醒世》原序說:“智者可以向其學習,以指導愚者。傳,拿著它就能適合定制。不變的Xi之誌永不厭倦,但它可以流傳很久。三刻名不同,意也不同。”解釋“三言”的功能和性質。三言被譽為中國“古代短篇小說寶庫”,它的出現標誌著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整理和創作高峰的到來。
《三言》作者馮夢龍(1574-1646),常州(今江蘇吳縣)人。曾任福建壽寧縣令,頗有政治話語權。他壹生著述甚多,尤其是通俗文學,在檢索、編輯、整理、研究、創作、出版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2.二拍及其作者
在三言的影響下,淩濛初編《壹刻四十奇》、《二刻四十奇》,稱為“二拍”。淩濛初(1580-1644),婺城(今浙江吳興)人。18年補錄生在考後領域壹直處於弱勢。55歲在上海以優貢被授縣丞,後被判徐州,分配芳村。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布進逼徐州,憤而死。他壹生著述頗豐,其中二拍最為著名。“二拍”不同於“三言”,基本上是個人創作。“取古今雜事,可聞其新,輔之以談和者,順之以演。”已經是個人的白話小說集了。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短篇小說創作進入了壹個新階段。
(二)“三言”與“二拍”的思想內容
1.商人成為時代寵兒。
到了明末社會,隨著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城市市民的迅速增長和重商主義的興起,商人作為當時商品經濟中最活躍的因素和市民的主要代表,在“三言”、“二拍”中頻繁出現。三言商人大多不再貪得無厭,無情無義,往往善良淳樸,但能吃苦,對人忠誠,道德形象正面,如《魯大郎把黃金還給骨肉》中心地善良的魯豫,《徐老福義家》中長途販運者歷盡艱辛的阿吉。新興商人獲得的“好處”,都披著傳統道德的“義”,讓他們如此溫柔自然。相比較而言,《二拍》中有些作品更註重描寫商人對“利”的追求,而不是對“利”的追求。如《轉運韓遇橋東聽洪》寫了壹個破產的商人下海經商,最終發家致富,贊揚商人靠“轉運”致富,靠冒險賺錢,反映了民眾對海外貿易的興趣,肯定了明末海禁開放後商人的投機逐利。
2.婚戀獨立與女性意識的提升。
贊美婚姻獨立、宣揚男女平等的作品在“三言”“二拍”中占了很大比重,也是最受歡迎的。如《章昊在蘇香亭遇鶯鶯》壹文,少女鶯鶯與張生私訂盟約的故事與《西廂記》相似,但結局是鶯鶯指責章昊“突然背叛前盟”,請求朝廷“禮讓順從”。小說以喜劇結尾,實際上肯定了“愛情”對“儀式”的挑戰。再比如,《賣油人獨占花》中秦鐘和辛瑤琴的婚姻是建立在真愛基礎上的,是壹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關系。在《第二拍》中,《閨中燈火》中的和張,以及《李將軍誤我叔》中的和,都是經歷了青梅竹馬,知心相知,相互熟識,才萌發了堅貞不渝的愛情。“三言”、“二拍”所表現出的婚戀自主精神,既突破了家庭撮合、父母包辦的陋習,又突破了“壹見鐘情”的沖動和人的本能,標誌著新時代的到來。
3.“三言”、“二拍”在描寫愛情故事時,也有尊重女性的意識,流露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言《蔣星哥珍珠衫》第壹篇,星哥得知妻子三巧被陳大郎勾引後“如針紮胃”,忍痛與她離婚,但仍對她表現出深深的情意,十分敬重。他只是責怪自己“貪圖蠅頭小利,留她壹個年輕寡婦搞得這個醜”。在這些公民身上,他們關註的是生活的真情實感和尊重自己愛情的權利。傳統的三從四德、貞節貞操已經失去了主導作用。在《第二拍》中,用不同程度的理解和同情的筆觸,寫著丈夫和失寵的女人重逢,甚至“更加尊重”。有些小說不僅表現了女性在婚姻和愛情上的自主和平等,還贊美了女性不屈不撓的人格鬥爭。比如杜十娘怒寶箱裏和寶箱在壹起的杜十娘,用生命維護了自己的愛情理想和人格尊嚴。像這樣的作品,更能讓人感受到晚明到晚明時代湧動的人文主義思潮。貪官的打擊與清官的市民化
在《三言》《二拍》中,有很多作品旨在揭露官場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正如《二拍》、《壞船夫圖賺假屍銀》所指出的,“如今為官之人,貪財諂財,卻忘了東海‘正直公平’二字。”“三言”“二拍”的作品在鞭撻漢奸、貪官、酷吏和各種社會黑勢力時,主要是以壹個正直知識分子的良知來觀照;而他們在刻畫壹些“清官”形象時,往往會帶有更多的市民色彩。有些那些睿智的“晴空”,在精明公正、為民做主的過程中,不忘為自己撈點好處;還有的不拘泥禮儀,公然自娛自樂娶妓,或“以政為長”履行戀人的“更禮”行為。這些官員顯然沒有那麽刻板、僵硬、冷酷,這反映了新興公民的意誌和願望。
(三)“三言”和“二拍”的藝術成就
1.寫壹波三折的普通故事。
在日常題材和普通故事中表現小說的傳奇,是“三言”和“二拍”的藝術取向。總的來說,他們的故事比之前的小說更復雜曲折。在表演中,常常利用巧合和誤會,使情節撲朔迷離,跌宕起伏。比如15關笑話中,很好地運用了“無巧不成書”的手法,使得小說的情節發展坎坷不平,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為了讓劇情巧妙多變,作者還通篇使用了壹些“道具”,讓整個故事既有結構上的完整,又有動蕩感。如蔣興哥《團圓珍珠衫》中的珍珠衫,陳玉石《金釵巧測》中的金釵。
《三言》《二拍》劇情的奇特還表現在突破單線結構模式,嘗試運用雙線結構、板塊結構、變換視角。比如張廷秀的《逃救父》,壹方面寫趙昂夫婦傷人,另壹方面寫張廷秀逃救父。兩條線分分合合,交叉前進,交織出復雜而豐富的生活場景。《總管田舍翁氏》將白天和黑夜的故事分為兩部分:白天,牧童飽受放牧之苦,夜晚,他在夢中享受富貴,形成強烈的對比。項在元宵節失去了兒子。項的兒子被拐走了。他從仆人、孩子、綁匪三個角度復述同壹件事,把壹個簡單的故事變得曲折生動。悲劇與戲劇相互交織,造就了壹種“奇”,這也是“三言”“二拍”的常用方法。雖然“三言”“二拍”也是和“杜十娘怒寶箱”壹樣震撼人心的悲劇,但馮夢龍和淩?楚更願意在作品中寫大團圓結局,營造戲劇氛圍。比如《三眼太守喬·亂子》,結尾是壹個戲劇性的亂子,其中的貓膩、錯誤、利益交集。《玉堂春的不幸遭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過悲慘的經歷。例如,當王景龍淪落到在壹個孤獨的老人之家乞討食物時,他與玉堂春合作,欺騙了皮條客。在第二拍中,同樣充滿了幽默、諷刺和戲劇性。它們巧妙地將悲喜情節搭配起來,相互映襯,增加了小說的新奇感和趣味性。
2.書寫心靈的微妙藝術
在刻畫人物性格上,《二拍》比《三言》略顯粗糙,傾向於類型化。但總的來說,這兩部小說還是采用了傳統的速寫手法,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杜十娘、辛瑤琴等人物形象流暢,富有層次感。在具體的表現手法上,這兩部作品比之前的小說更加細膩。寫環境,寫動作,寫對話,寫細節,看筆墨細致。尤其是細致的心理描寫更為人們所重視。比如蔣星哥同學聚會看到珍珠衫後,知道妻子和別人有了外遇,就用五六百字寫下了自己內心的憤怒、後悔、矛盾和痛苦。秦鐘第壹眼看到這位“花魁夫人”時,既驚訝又高興,既自卑又驕傲。他想追求又擔心,最後決定攢錢去要。作者把他心中的波瀾刻畫得既復雜又合理。這些細膩的心理描寫是中國古代生動的心靈描寫藝術史上的新發展。
3.風格和語言的變化
馮夢龍在加工編纂《三言》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超越了說話人以普通話為主的模式,重新塑造了壹種讓普通人趴在桌子上讀的白話短篇小說的文體。比如,他改寫了文中的“入畫”,使之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大幅刪除課本末尾的大量押韻和成語,掃除閱讀障礙。更重要的是,馮夢龍和淩?壹開始,在語言的普及方面做了進壹步的努力。更流暢地改寫原劇本中的陳詞濫調,自然地傳達人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