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籍看宋人的精致生活
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是什麽樣的?我們不妨從“吃喝玩樂”的角度來看看壹個宋朝的普通市民能過上什麽樣的生活。先說“吃”。可以說宋代是中華美食的黃金時代。在《中國美食》中,美國漢學家安德森說,“中國偉大的烹飪方法也是在宋代產生的。唐朝的食物比較簡單,但是到了宋朝後期,壹種精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烹飪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地方士紳的興起,促進了對飲食的研究:宮廷中的皇家宴席壹如既往的奢華,卻沒有商人和地方精英的飲食有創意。1998年,美國《生活》雜誌曾評選出100件近1000年來對人類生活影響最深遠的大事,宋代的餐館和小吃入選第56名。宋代的小吃非常豐富。據《東京中國夢》、《武林舊事》等宋人筆記記載,北宋開封府、南宋杭州只有面類菜肴,如軟山羊面、桐皮面、鹽炒面、雞絲面、肉絲面、三鮮面、胡蝶面、筍子面、蝦皮面等。饅頭包括羊肉饅頭,竹筍饅頭,魚饅頭,蟹饅頭,糖饅頭,饅頭,菠菜饅頭,和混色油炸花饅頭。芝麻餅包括千層餅、月餅、烤金花餅、奶餅、菜餅、胡餅、餅、蓮花餅、熟肉餅、菊花餅、梅子餅和糖餅。糕點有糖糕、花糕、蜜糕、糕糕、蜂糖糕、雪糕糕、彩糕、栗糕、麥糕、豆糕、蒸糕、重陽糕等。現在的五星級酒店菜單上可能沒有那麽多項目。宋代的酒店也是層次多樣,從迎合城市下層民眾需求的大排檔,到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豪華酒店。這些酒店用豐富的菜品吸引食客,不允許顧客選擇:如果有客人坐,壹個人會拿著紙反復問客人。每個人都是奢侈的,在所有的終點大喊大叫,熱的或冷的,暖的或整體的,或絕對冷的,精澆,肥澆等等。每個人都要求不同的東西...不壹會兒,菜農左手叉成三碗,右臂從手到肩折疊二十碗左右,不容出錯。”意思是妳壹進餐廳,馬上就有人招呼妳入座,寫菜。請隨便點,菜馬上就上。可以說宋代的開封和杭州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再說壹遍“喝”。我們今天習慣喝壹些飲料,宋朝的人也有叫開水和涼水的飲料。“煮水”相當於今天的廣式涼茶,比較常見的有香花煮水、沈香煮水、紫蘇煮水、豆蔻煮水。宋朝的人很喜歡喝酒,當然市面上也有各種飲料。《東京夢中華》說,六月裏,人們在裏弄的陌生人口和汴梁橋門的街上叫賣“冰雪冷水荔枝糊”,都是用青布傘在街上堆床和凳子。老宋外冰雪最豐富,所以用銀器。“《武林舊事》還記載了杭州賣的各種涼水:“甜豆湯、椰酒、豆水、鹿梨漿、鹵梅水、姜蜂蜜水、木瓜汁、茶、重香、荔枝膏水、苦水、金桔球、雪泡縮脾飲、梅花酒、祥子飲、武陵大順粉、紫蘇。在炎熱的夏天,喝壹碗涼水真好。再說壹遍“玩”。宋代常見的“玩”的工具和“玩”的方法很多。就說壹款桌面遊戲吧。宋人閑暇時經常玩的桌上遊戲有象棋、五子棋、跳馬、葉子戲等。中國象棋發展到宋代,基本定型,出現了“大炮”;“雙地”,類似於今天的飛行棋,盛行於宋代的大街小巷。《打馬》的玩法和《後土》差不多,但可能更復雜* *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是“打馬”的集大成者。比較有意思的桌遊是葉子溪,壹款卡牌遊戲。據明朝的記載,葉子熙壹共有40張牌,分別是四種顏色,分別是10萬、10萬、10萬、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波羅將“葉紫歌劇”帶回歐洲,從此在貴族中流行開來。經過長期的改進和演變,終於成為了今天的撲克牌。然而在中國,“葉紫戲”向另壹個方向演變,變成了“馬吊”,也就是今天的麻將。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麻將和西方撲克的形式和玩法不同,但經過考察,它們是壹脈相承的,都源於唐宋時期的“葉紫戲”。最後說壹下宋代人的“樂”。宋人的娛樂生活也是相當豐富多彩的。他們可以去瓦舍勾欄看各種娛樂表演。所謂瓦舍,是宋代城市的娛樂中心。所謂勾欄,就是坐落在瓦房裏的音樂棚。在勾欄、雜劇和歷史講座中,木偶戲、皮影戲、雜技等節目日夜上演。除了勾欄,瓦房裏還有很多毒品,賣占蔔,喝舊衣(賣舊衣),探博(賭博),吃飯,刮胡子,剪紙畫畫,做音樂等等,真是熱鬧。所以不管冬夏,不管風雨,瓦舍勾欄每天都有演出。“不要以風雨見人,要以棚見人,天天如此”;不知不覺壹天就過去了。“我整天住在這裏,沒感覺。”除了瓦舍勾欄之外,藝人們還到宋代各種熱鬧的地方表演各種節目,如吹彈、跳舞、雜劇、雜耍、贏花(魔術)、泥丸、鼓、甩鍋、玩花、蹴鞠、分茶、制水、踩雜木(雜技)。看這些娛樂節目足夠妳消磨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