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戲曲唱腔藝術的作品?
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中心是演員的舞臺藝術,因此,關於歌唱藝術的第壹部作品出現在戲劇理論中。《燕南誌安》(1341年前元元年)的《歌唱理論》是我國最早的聲樂作品。總結了以往的演唱經驗、對嗓音和咬字吐字的要求、藝術表現、十七宮調的基本情感特征、音樂的地方特色、審美要求以及對演唱者的評價等。,均有涉及,見解頗多,為宋元時期聲樂藝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聲樂資料。周德清(1277 ~ 1365,江西高安亭寨)的《中原音韻》是壹部以元曲作品用韻為基礎,以北方語言為基礎的韻書。分為19韻,平仄字分為尹平、陽平兩類,人聲字分別賦為平仄。這是北曲最早的韻書,也是明清韻發展的基礎。《正統舉例》壹書中列舉了元代335種曲牌,並對其語音辨正、用字方法、曲辭定格等進行了研究。在“作詞十法”壹節中,他論述了作詞應註意的十個方面,如知韻、造詞、用事、用詞、標題、對偶性、句尾等。針對當時的創作情況,他提出了“寫樂府不可傷聲律”的主張,強調聲律在作曲中的重要地位,還提出“作其言前,先作其意,先作其意。”胡作同(1227 ~ 1293,邵凱,磁州武安子善號,今河北磁縣人)提出了演員表演的“九美”理論,從演員的素質和修養,到人物的體驗和表演,以及舞臺藝術和劇場。夏廷智的《青樓集》(字伯和,號學滾,生於元末明初)記述了元代幾個大城市100多名演員的藝術生活,為研究元雜劇演員提供了大量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