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功夫令

中國功夫令

順序如下:

1.太極傳,商周時期(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256年),吳。

藝術舞蹈用於訓練士兵,提高軍隊士氣。在此期間,太極拳理論也被提出,為中國武術的早期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2.洪拳,秦始皇(公元前259年,210年)統壹了中原兵士間的格鬥技巧,逐漸發展成為關中拳,後被稱為洪拳。

3.南拳,在宋代(960-1279),應嶽和其他愛國將領的要求,大量軍民傾向於練習功夫。

老公。就是在那時,南拳(南拳)以杭州為流通中心,慢慢開始流行起來。

4.六合拳,包括五緣拳和八卦拳。元朝(1271到1368)時,漢人因為被認為低人壹等而被禁止集體練功,但他們經常秘密地聚在壹起。據說當時少林寺方丈覺法(達摩)承十八羅漢,創少林七十二絕技。後來,他學習了李家拳、白墨拳和蔡李佛,以進壹步提高他的所有技能。

他發明了六合拳,包括五緣拳和八卦拳。

5.南少林拳,明代(1368-1644)南北風格結合構成少林功夫。當時明朝著名的愛國將領戚繼光綜合了中國所有的拳法,包括長拳、空手、赤拳、八字拳,創造了壹種新的拳法,人們稱之為南少林拳。如山東的長拳、壽拳、武拳、花拳,福建的五星、何權,兩廣的洪拳、詠春、蔡李佛等都成為當時的主流。都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6.到了清代(1644-1911),漢人仍被禁止集體習武,南方少林寺逐漸衰落。

嵩山少林寺監管嚴格,連和尚都無權修行。但在這個時期,壹些武俠作品開始在民間廣泛流傳。到了清代中後期,形成了內家拳和外家拳的基本分類,北腿拳和南拳廣為人知。

7.形意拳,詠春拳,1840中英第壹次鴉片戰爭後,為阻止英軍進入廣東,許多民間武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很多具體的類型,包括形意拳、星拳、少林南拳、詠春拳、太極拳,都開始發展的不錯。

8.精武門,截拳道。民國時期(1912至1949),第壹個民間功夫組織精武門在霍元甲成立。後來又在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設立了多家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