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河流縱橫,植被茂盛,適宜農耕,遊牧民族很早就占領了這裏;不走河西走廊,就得走蒙古高原或者青藏高原。兩個高原都非常難走,充滿了危險。因此,河西走廊成為中原與西域之間的交通命脈。戰國時期的河西走廊屬於戎狄部,秦漢之際屬於大月氏。漢初大月氏被匈奴驅趕到西域,河西走廊屬於匈奴左部。漢武帝為了從東西夾擊匈奴,派霍去病打開河西走廊。經過河西兩場戰役,漢朝打敗了匈奴,將該地區納入漢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河西走廊沿祁連山而行,水源全是祁連山的雪水融化的,所以沒有祁連山就沒有走廊。山上終年積雪,山坡上長滿了適合放牧的草,山腳下的沖積平原適合耕種。走廊的生態條件與新疆的塔裏木盆地非常相似。漢朝占領河西走廊後,可以長期控制而不失。主要原因是河西走廊適合農耕,中原人移民後可以紮根。漢代在千裏之外的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縣、張掖縣、酒泉縣、敦煌縣四縣,大量移民前來定居戍邊。
在古代,中原人去西域只有壹條走廊:北方的蒙古高原不受中原政權控制,行走非常危險;南部祁連山海拔4000多米。越過這座山進入西域,比走蒙古高原還要狹窄。現在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進入新疆,連霍高速G30位於河西走廊。這條高速公路壹天就能穿過河西走廊,但在古代要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