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天,齊白石來到畫室作畫,看到桌上有壹幅畫著壹群鵝的畫。齊白石以為是自己畫的,就把錢簽在畫下面,印了三遍。過了幾天,齊白石又看到這幅畫,覺得不對勁。他仔細品了壹下,發現這幅畫不是自己畫的,是妻子臨摹的。齊白石更正題詞:“此為寶雞小篆”。
齊白石夫人擅長臨摹丈夫畫作的消息不脛而走。本來齊白石很得意,但很快,他聽說自己的畫被妻子“抓刀”,就有些擔心了。不久之後,胡保柱夫人又送了壹幅畫給齊白石。齊白石壹眼就看出是妻子臨摹的《蝦圖》,已經有了齊白石的神韻。
齊白石怎麽也想不到,壹直在家做家務,自己磨墨的妻子,會有這樣的繪畫天賦。他心裏自然很高興,可是壹想,老婆壹直陪著她。如果有人說從他的山亭借來的畫是胡保柱畫的,那麽從山亭借來的畫就不可靠。
齊白石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妻子。起初,胡保柱把繪畫視為壹種消遣,只是在跟隨丈夫之後,他才稍微了解了繪畫。胡保柱知道丈夫的擔憂後,再也沒有臨摹齊白石的畫,也沒有碰過畫筆。
胡保柱很有才華。出於對丈夫的尊重和愛,她選擇了韜光養晦,成全了齊白石。齊白石在妻子的最後壹幅畫《壹群蝦圖》上題詞:“此為妻子寶珠之畫,可與實物相混淆...這樣寶珠就可以棄了,怕嫌,是給老太太做的。”
齊白石被胡保柱的聰明和溫柔所感動。她是齊白石壹生最珍愛的妻子,也是為齊白石生育孩子最多的妻子。
胡保柱不是齊白石的原配。齊白石12歲的時候,父母替他做了決定,娶了壹個15歲的女人——陳春君。和當時很多賢惠的妻子壹樣,陳春君在家努力工作,孝敬齊白石的父母。齊白石年輕時學木工,25歲作畫,32歲篆刻。無論丈夫做出什麽選擇,陳春軍總是支持她。
(1941年,77歲的齊白石設宴為胡保柱舉行立正儀式)
齊白石年過半百,沒人關心他的畫。後來他大膽突破,獨樹壹幟,卻遭到同行的詆毀,說他的畫很難高雅俗氣。齊白石直到66歲才被徐悲鴻發掘出來。
齊白石在北京度過了壹段漫長而艱難的時光。陳春軍留在老家,不能陪他。她怕丈夫得不到好的照顧,決定給齊白石找壹個18歲的姑娘做側房。這個女孩是胡保柱。
胡保柱,四川豐都人,出生於2008年的中秋節。胡保柱的父親是壹名工匠。曾在湘潭親戚家做女傭。他溫柔可愛。齊白石和胡保柱第壹次見面時,彼此都很滿意。簡單的儀式後,胡保柱跟隨齊白石去了北京。胡保柱陪伴齊白石度過了他壹生中最迷茫的時期。她看著丈夫由衰轉盛,在藝術成就上逐漸從成熟走向繁榮。她每天為他擦墨、打水、調色。
胡保柱在齊白石身邊久了,自然會對字畫感興趣。齊白石有時教她寫字畫畫。有齊白石這樣的老師,胡保柱也有學畫畫的天賦,所以很容易融會貫通。
許多人對胡保柱的印章感到遺憾,但胡保柱本人並不在乎。如果她沒有嫁給齊白石,她只是壹個普通的婢女。在戰爭時期,許多家境貧寒的婦女只能給大戶人家當小妾,壹輩子被指指點點,得不到尊重。齊白石真的很浪漫,壹生愛畫愛美女,但對妻子真的很真誠。這種對妻子的愛從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1940年,齊白石的原配夫人去世,這對齊白石是壹個非常沈重的打擊。齊白石寫道:“人壹死,悲痛難忘,淚幹心碎。”齊白石在陳春君的葬禮上控制不住地哭了。陳純君和齊白石雖然真的在壹起的時間不多,但是壹個在異地,壹個在為事業努力。但這幾十年的友情,讓兩個人有了很濃的親情。
陳純鈞去世壹年後,齊白石的朋友們都在勸齊白石把側室扶正,齊白石也覺得有道理。胡保柱跟了齊白石20多年,處處惦記著齊白石,為他生兒育女。生活的點點滴滴早已讓齊白石離不開胡保柱。1941年,為了正式給胡保柱壹個名分,77歲的齊白石設宴,舉行立碑立權儀式。
那時,胡保柱肚子裏還懷著壹個孩子,這是她和齊白石的第七個孩子。齊白石老當益壯,但78歲了,也不免老了。他認為這個孩子是他的最後壹個孩子,所以給他取名“良芬”。只是沒想到齊白石81歲還能看到胡保柱懷上另壹個孩子。
齊白石老了,胡保柱也老了。生孩子肯定是件喜事,但胡保柱忍不住開始擔心了。當胡保柱生下她的最後壹個孩子時,她因老年大出血而死亡。
齊白石為胡保柱寫了壹篇悼詞:
這位女士跟黃開玩笑說:“如果死了,不管有什麽困難,她也要帶著她的家人壹起幫助她回家。先死了,停棺不葬。若活下來,就隨寶棺葬在齊國祖山。”如果墳墓知道了,它會讓我哭泣。"
胡保柱死時只有42歲。他和齊白石在壹起24年,壹個* * *為他生了7個孩子。根據計算,胡保柱在18歲時與他結婚,幾乎每隔壹年,胡保柱再次懷孕生子。她為齊白石奉獻了半輩子,甚至放棄了繪畫天賦。這種不求回報的愛情,可能現代人是無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