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李牧翻譯的《瓦爾登湖》怎麽樣?

李牧翻譯的《瓦爾登湖》怎麽樣?

李牧的翻譯更好。

《瓦爾登湖》是壹本安靜的書,壹本非常安靜的書,而不是壹本活潑的書。這是壹本孤獨的書,壹本孤獨的書。只是壹個人的書。如果妳的心不靜下來,恐怕妳很難進入這本書。我想告訴妳的是,在妳的心平靜下來之後,妳會思考壹些事情。當妳思考壹些事情的時候,妳可以和這位亨利·大衛·梭羅先生壹起思考妳自己和更高的原則。

這位梭羅先生是孤獨相伴的。他往往只是壹個人。他認為沒有比孤獨更好的伴侶了。他的生活非常簡單寧靜。

1817月12梭羅出生在康科德;就讀並畢業於哈佛大學(1833—1837);他回到家鄉,教了兩年書(1838-1840)。然後住在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1841—1843)的家裏,成為弟子和助手,開始嘗試寫作。到了1845,他孤身壹人,拿著斧頭,跑進瓦爾登湖邊無人居住的森林,壹個人住到1847才回到戛納。1848他又住進了愛默生的房子;在1849年,他完成了壹本名為《在康科德河和梅裏馬克河上的壹周》的書。幾乎與此同時,他發表了壹篇非常著名和有影響力的論文,名為《公民不服從》。從字面上看,這也可以翻譯為《論公民不服從權》。我們以後再談。然後,1854,我們的文學巨著《瓦爾登湖》出版了。這本書有壹些反響,但起初並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1859,支持反對美國奴隸制運動;當這場運動的領袖約翰·布朗被捕並被判處絞刑時,他發表了為布朗辯護和呼籲的演講,並去教堂敲鐘,舉行追悼會。

之後又患肺病,治療無效。1862年卒於康城,終年44歲。他留下了39卷日記,為他整理,陸續出版。出版的版本和選集很多。

他的生活是如此簡單而豐富,又是如此孤獨而芬芳。也可以說,他的生活不簡單,也不孤獨。他的讀者會發現,他的精神生活非常豐富和精致,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和他交往的人不多,但是和他親密的人很多。

他對自己的出生地馬來西亞戛納非常自豪。戛納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第壹個城市。他說,壹直讓他感到驚訝的是,他“出生在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地方之壹”,而且“時機剛剛好”,這與美國知識分子產生最活躍的時代相吻合。在美洲大陸上,最早的歐洲移民曾經居住過的“新英格蘭”的六個州是美國文化的發源地。正是在馬薩諸塞州的戛納,美國精神生活的光榮火炬被點燃了。小戛納,風景如畫。

突然,出現了四個偉大的作家:愛默生、霍桑、奧爾科特和他,梭羅。1834年,愛默生定居戛納,在哈佛大學做了壹場關於美國學者的演講。愛默生演講,寫文章,出書,提拔有典型遠見的傑出人物。他出版了壹本書《傑出人物》,這是他的代表作。他作為先驅者的號召對梭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愛默生的推動下,梭羅開始向《日晷》雜誌發送詩歌和文章。但壹位嚴格的編輯也多次拒絕了他的稿件。梭羅還在戛納學院發表了題為《社會》的演講,略微引起了市民的關註。到1841,愛默生邀請梭羅到他家居住。當時愛默生宣傳他的唯心主義超驗主義,聚集了壹批同僚,就像經營壹個超驗主義俱樂部壹樣。但是梭羅並不認為自己是超驗主義者。在壹篇日記中,他寫道:“人們經常提醒我用他們奇妙的理論和各種花言巧語來解決宇宙的問題,但這對我沒有幫助。”我還是回到那壹望無際的汪洋大海,那裏沒有島嶼和孤島,繼續探索,尋找壹個可以停泊和堅守的底部。"

梭羅的家庭本來就很困難,但是他上了大學,讀完了大學。

然後他的家人認為他應該出去闖闖世界。但他寧願回家,在戛納的私立中學教書。不久之後,只比他大壹歲的哥哥約翰也來了。兩個人壹起教。我哥哥教英語和數學,而我弟弟教古典文學、科學和自然歷史。學生們非常喜歡他們倆。亨利還帶學生在河上旅行,在戶外上課、野餐,讓他們接受以大自然為課堂、以萬物為教材的生命教育。

有個朋友曾稱梭羅為“詩人和自然主義者”,壹點也不為過。他的人生知識豐富而深刻。當他孤獨的時候,整個大自然都成了他的伴侶。據愛默生的弟弟回憶,梭羅的學生告訴他,梭羅講課的時候,學生們都很安靜地聽著,安靜得連教室裏掉壹根針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1839年7月,壹個17歲的女孩艾倫·西瓦爾來到戛納,拜訪了梭羅壹家。亨利在她到達的那天寫了壹首詩。五天後,日記裏又多了壹句:“愛情無藥可救,但愛情是最珍貴的之壹。”這大概是為了艾倫而寫的吧。沒想到,約翰也愛上了她,事情就復雜了。三個人經常壹起散步,在河上劃船。爬山看風景,探索森林,他們還在樹上刻上自己的姓名首字母。談話幾乎沒完沒了,但這種快樂的時光並不長。

今年春天,兄弟倆造了壹艘船。八月底,他們乘船沿著康科德河和梅裏馬克河旅行。旅途中,壹切都很好,只是彼此之間有些微妙的裂痕,彼此都沒有說什麽。事實上,他們成了情敵。後來,約翰向她求婚,她拒絕了。後來,亨利也給了她壹封熱情的信,她回了他壹封冷漠的信。不久後,艾倫嫁給了壹名牧師。這壹插曲給亨利的心靈留下了創傷。但是接下來發生了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1842年元旦,約翰在壹塊皮革上磨刀時,不小心割破了左手的中指。他用布包紮了壹下,沒想到兩三天就潰爛了,全身疼痛。看醫生太晚了。他患有咬緊牙關和敗血癥中的壹種疾病。他很快就進入了垂死狀態。十天後,約翰意外死亡。這壹突發事件給了亨利最沈重的打擊。盡管他努力保持冷靜,但他壹句話也沒說就回家了。壹個星期後,他也病倒了,牙齒似乎也合上了。還好他沒有得這個病,只是得了壹種心理痛苦導致的心身狀態。三個月,他病了,四月中旬又出現在園子裏,才漸漸康復。

那壹年,亨利寫了許多詩來紀念約翰。在《兄弟,妳在哪裏》這首詩裏,他問:“我該去哪裏/尋找妳的身影?/沿著附近的河邊,/我還能聽到妳的聲音嗎?”答案是,他的哥哥兼朋友約翰已經與自然融為壹體。他們采取了預防措施。他把自然的臉當成了自己的臉,用自然的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大自然帶走了他的哥哥,約翰也成了大自然的壹部分:從這裏開始,亨利重新獲得了自信和快樂。他在日記中寫道:“現在痛苦的嚴重程度也顯示了過去經歷的甜蜜。當妳悲傷的時候,多麽容易想到幸福啊!冬天蜜蜂不會釀蜜,就把釀出來的蜜消耗掉。”在這段時間裏,他正在從疾病和傷害中恢復;隱居,為將來做準備,蓄水等閘門打開,就可以灌溉土地了。

在另壹篇日記中,他說:“我必須承認,如果妳問我為社會做了什麽,給人類送去了什麽好消息,我真的很寒酸。”毫無疑問,我的貧窮不是沒有原因的,我的沒有成就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只想把我壹生的財富奉獻給人們,真正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我要在貝殼中培育珍珠,為它們釀造生命的蜜。我要陽光普照公益。我沒有財富可藏。我沒有私人恩怨。我的特殊職責是為公眾服務。只有這個功能是我的私有財產。任何人都可以天真,因此富有。我包容和培育珍珠,直到它變得完美。"

梭羅康復後再次住在愛默生的房子裏。後來,他去了紐約,住在城裏的斯塔頓島,愛默生的哥哥家裏。他希望開始建立自己的文學事業。只是因為他獨特的風格,不被人們和世俗社會喜歡,靠寫作謀生也不容易。不久之後,他回到了家鄉。有壹段時間,他幫助父親制作鉛筆,但很快他就放棄了這項有利可圖的業務。

於是在1844的秋天,愛默生在瓦爾登湖買了壹塊地。這壹年過去了,梭羅得到了這片土地的主人的許可,讓他“住在湖邊”。最後,他邁出了勇敢的壹步,用他自己的話說:

“1845三月底,我借了壹把斧子,去了瓦爾登湖附近的森林,我到了那裏。

我們要蓋房子的地方,就開始砍壹些白松,白松如箭,高聳入雲,還年輕,做我。

我們的建築材料...這是壹個快樂的春日。人們感覺悲傷的冬天像凍土壹樣正在消融,與世隔絕的生活開始舒展。"

7月4日,恰好是獨立日,美國的國慶日,他住在自己建造的湖邊的木屋裏。在這座木屋裏,在湖邊的這片森林裏,他觀察、傾聽、感受、冥想、做夢。他獨立生活了兩年多壹點。

他記錄了他的觀察,他分析了他從自然中獲得的新聞、經歷和經驗。他在湖邊的孤獨絕不能被視為隱士的生活。他在有目的地探索生活,批判人。

生活,啟發生活,闡述更高的生活規律。不是消極,他是積極的。不是逃避。

為了逃避生活,他走向了生活,而在這中間,他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投身於當時的政治鬥爭。

事情發生在壹個晚上,當他進城去壹個鞋匠家補鞋時,他突然被逮捕並被關進戛納監獄。原因是他拒絕繳納人頭稅。他拒絕繳納這種稅已經六年了。他在監獄裏過了壹夜,也不在乎。第二天,他被釋放了,因為有人交了人頭稅。出來後,他去鞋匠家補鞋,穿上鞋,和壹群朋友跑到幾英裏外的壹座高山上,在州政府在那裏看不到的蔓越莓叢中漫遊——這就是他著名的監禁。

在1849出版的《美學》第壹期上,發表了壹篇題為《反抗市政府》的論文。1866年(他死後四年),壹個在加拿大的美國人和他的反對奴隸制和改革的隨筆被收入本文,題目改為《論公民不服從權利》。關於這篇文章用哪個話題,閱讀圈裏頗有爭論,有人專門研究這個問題。我國普遍習慣於“消極抵抗”的稱謂,這是從舊的繼承下來的,不會改變。在這篇文章中,梭羅沒有呼籲任何政治行動,這是他壹直倡導的所謂“更高的原則”之壹。他認為政府自然應該做對人民有利的事情,它不應該幹涉人民。但是所有的政府都沒有做到這壹點,更何況是保存了奴隸制的美國政府,所以他不得不抗議和反抗這個政府,不服從它。他認為,如果政府要強迫人民做違背良心的事情,人民就應該有消極抵抗的權利去抵抗它,反抗它。這篇論文《消極抵抗》先是影響了英國工黨和費邊主義者,後來在印度聖雄甘地絕食反對英帝國主義的“不合作運動”和“非暴力”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1960的馬丁·路德·金和非洲的民權運動中,在托爾斯泰的《不要以暴制暴》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梭羅壹生反對奴隸制,不止壹次幫助南方的奴隸逃到自由的北方。在1845的消極抵抗之後,他還寫了《馬薩諸塞州的奴隸制》(1854)壹文。他和愛默生壹起支持約翰·布朗。1859年,10年,布朗因襲擊哈珀渡口失敗被捕。110年,刑事法庭判處布朗絞刑。梭羅在市政廳發表了題為“為約翰·布朗請願”的演講。布朗去世後,當地不允許為布朗舉行追悼會時,他就去市政廳敲鐘,召集群眾舉行追悼會。梭羅關於布朗的壹系列文章和行動,都是強烈的政治言行。

在此期間,梭羅患上了肺結核,健康狀況明顯惡化。雖然我去了趟明尼蘇達州,但我的病情並沒有好轉。他知道自己快死了。

最近兩年,他冷靜地整理自己的日記手稿,從中挑選壹些段落寫文章,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靜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於1862年5月6日去世,享年45歲。

梭羅生前只出版了兩本書。1849年,自費出版了《康科德和梅裏馬克河上的壹周》。這本書是他在瓦爾登湖附近的壹間木屋裏寫的。內容是兩兄弟在兩河上遊歷的壹周時間裏,大段大段地討論了歷史、哲學、宗教。

他的第二本書《瓦爾登湖》出版於1854。它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本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美國文學中獨壹無二的傑出代表作。

以上只是對梭羅生平的簡單介紹。讓我們來談談他的這本書。

《瓦爾登湖》不用多說什麽,只需要重復壹遍,這是壹本孤獨、寧靜、充滿智慧的書。在分析生活、批判習俗方面獨樹壹幟。

性質上有壹些難點,作者自己也說了“請原諒我的隱晦。”比如愛默生的弟弟愛德華問他,丟失的獵犬、栗色的馬、斑鳩的寓言是什麽意思。他問:“不是丟了嗎?”但我再也沒有回答過。壹些評論家說,梭羅失去了壹只艾倫(斑鳩),壹只約翰(獵犬),也許還有壹只拉爾夫(栗色馬)。誰能失去什麽?

這本書裏也有很多頁,美麗而細致,像湖水的純凈透明,像森林的濃綠;有些頁面是徹底的,精辟的,有啟發性的。這本書寫於100多年前,至今沒有失去意義。在白天忙碌的生活中,我有時看不下去。好像我很喜歡的書突然變得不那麽可愛,不那麽令人欣慰了。似乎沒有什麽好處,甚至讓我產生了懷疑。然而黃昏過後,我的心情漸漸變得孤獨而安靜。當我再次閱讀這本書時,我突然發現它很有趣。看到的是白天看不到好處和味道的那壹章。語言很驚艷,字字閃現,觸動了我的心肺。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這瓦爾登湖並不晦澀,清澈明朗,讓人忍不住為之著迷。

需要指出的是,這本書是壹本健康的書,對春天和黎明的描寫極其感人。讀著讀著,妳自然會意識到,壹種向上的精神會不斷促進和提高讀者。書已經擺在讀者面前了,不用我多說什麽,因為再好的書也比不上直接看的讀者。

人們常說,作家要找壹個僻靜幽雅的地方去創作;信,但不壹定。相反,我認為讀書確實需要壹個安靜良好的環境,尤其是讀壹本好書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讀者最需要的是壹顆單純淡然的心。如果讀《瓦爾登湖》能引起讀者去壹個美麗無汙染的地方的興趣,那麽在這樣的地方讀就更合適了。

近年來,梭羅的書在西方世界獲得了更多的關註。嚴重的汙染使人們向往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氣。梭羅可以從衣食住行、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入手,以節約作為本書的開篇。他提倡實踐,包含樸素的唯物主義。

(《瓦爾登湖》,亨利·大衛·梭羅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