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養生十大禁忌
1.避免早起。“Kotou”的意思是不戴帽子。早晨是陽出生的時間。這時,楊就像壹棵小樹苗。雖然長勢旺盛,但非常虛弱,易受寒邪侵襲。陽氣的特點是向上,所以從人體來說,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註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引發疾病。
2.避免在陰暗的房間裏貪得無厭。要保持健康,壹個人的身體必須充滿陽氣,陽氣怕被陰邪侵襲。如果壹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那麽陰氣就會更重,溫度就會更低,寒邪就容易侵入體表,甚至引起由表及裏的壹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住樓房,很難保證每個房間都有陽光。這時候就需要用暖氣或者空調來保持室溫。
3.避免定居濕地。有些人不太理解濕邪引起的疾病。他們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是不可滲透的。外界濕氣如何影響身體引發疾病?當然,真正的濕氣並不能直接進入體內,而是體內之氣與外界之氣相互感應。外界的濕氣是壹種滯氣,誘導體內之氣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產生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太久。
4.避免出冷汗。在低溫的情況下,衣服壹出汗就會變得又濕又冷。此時皮膚毛孔張開,對外邪的抵抗力降低。寒濕很可能乘虛而入。所以出汗後要及時擦幹汗水,換上幹衣服。
5.避免在高溫下烘幹衣服。徐文_認為晾了很久的衣服有熱毒,不宜馬上穿上。這可能有點誇張。衣服烘幹後,即使還有壹定的熱量,也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傷害。當然,如果妳是壹個還沒有退燒的人,妳可能要註意不要穿剛烘幹或烘幹的衣服。
6.避免出汗出風扇。這個也要靈活對待。如果是三伏天,身體壹直在出汗,拿個風扇降溫也是正常的。這裏是指溫度不要太高。運動出汗時,不要因為貪吃而扇風,或者馬上喝冷飲。扇風雖悅人,但為萬惡之首,不知不覺中帶著寒邪或濕邪進入體內。
7.避免在燭光下睡覺。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這也不好。因為光的性質屬於陽,所以人在睡眠中需要陽入陰。有光線照射時陽氣難以潛入陰中,容易引起精神不安,影響睡眠質量。
8.避免性交。在壹天中,陽氣在白天達到頂峰,但陽氣卻誕生在午夜(23:00~1:00)。這時,陽剛剛發芽,而且很嬌嫩。如果不照顧它,發生性關系,就會使這種幼稚的陽氣外出,第二天陽氣就不充足,容易疲勞。
9.避免嶽夏冷水擦拭涼席,冬季高溫烘幹衣服。這兩個習慣可能沒有那麽大的危害,現在也很少有人曬衣服了,但是這篇文章還是有現實意義的,就是不能為了壹時的快感而違背季節規律。夏天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調得太低,容易導致出汗不足,空調不能全開;冬天不能貪熱。如果把暖氣開得太熱,容易導致出汗過多,精氣外泄。
10.避免長時間看壹部劇。這篇文章是勸我們要註重精神修養。現在的電視網絡娛樂節目很多,我們不能太沈迷其中,因為在看節目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不自覺地跟著壹起動,不再關註身體裏的感受。中醫認為,心為“君之官”。君主如果壹直追,就不能很好地體察民情,身體不平衡就不能隨時感受到。所以娛樂要適度,以免聽久了受傷。
2、健康中醫
1,白術
白術性溫,味苦、甘。入脾胃經,有健脾、健胃、燥濕、和中之功效。是治療脾胃氣虛、厭食、乏力、腹脹、腹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尿痛、頭暈、自汗的常用中草藥。市場上菊花三七的根當白術用,使用時要註意鑒別。
2.山藥
吃山藥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腹瀉等疾病。山藥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壹般應選擇外觀完整、平直、粗細均勻、無異常斑點、無腐爛的山藥。
3.黃精屬
黃精有健脾益氣的功效,也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對於疲勞、食欲不振的人,可將黃精與黨參、白術混合食用。對於口幹舌燥、飲食無味、舌紅等胃陰不足者,可將黃精與石斛、麥冬、山藥等配伍。
4.蓮子
蓮子藥性平和,味微甘。中醫認為,它們能補益脾胃之氣,止瀉止瀉,有養心安神的功效。需要註意的是,蓮子在食用前需要去核。
5.棗
很多中醫書籍都有關於大棗保健作用的記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稀、心悸、氣血不足、乏力、失眠患者的良好保健營養品。炒紅棗後泡茶,可以治療胃寒胃痛。
6、甘草
中醫認為,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為“生用”和“蜜制”。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瘡瘍、潰瘍、胃腸潰瘍、解毒劑和食物中毒。蜂蜜烘焙主要用於治療脾胃功能減退,大便稀薄,疲勞發熱,咳嗽心悸。
7.沙參
沙參沙參味甘,微苦,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適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幹咳、少痰、咽幹等癥,以及溫熱病或陰虛津虧久病熱傷胃陰所致的口幹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燥等癥。
8.黃芪
黃芪又名膜莢黃芪,為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幹燥根。具有健脾益氣、升陽解郁、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肝損傷、肝炎、胃潰瘍、胃炎人群。
9.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健脾和胃、祛濕利水的功效,也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見的茯苓餅,還可以將茯苓磨成粉,煮粥食用,或者與蜂蜜混合後放在餅上蒸熟食用。
10,芡實
芡實又名雞頭米,是補脾胃的佳品之壹,也有固津的功效。和蓮子差不多,但收斂比蓮子強。如果脾胃虛弱,有腹瀉,芡實也可以幫助止瀉。因為芡實比較硬,要煮很久,也可以磨成粉,放入粥中。